蓝生敏(右)正向蓝延丰了解桑树种植情况。
望着山脚下成片的桃树和李树,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村民蓝美荣笑容满面。这里的桃李树加起来有100多亩,蓝美荣和村民只需要做养护工作,一天下来就能赚到60元。然而,这在两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过去,像民族村这样一个山高坡陡、自然条件差的村庄,即使是在最好的年景拼命抢种玉米,年收入也只有两千多元。如果碰到干旱或者洪水,收入还更少。
如何才能改变这穷困的状况“直到蓝书记来了,我们才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发展的道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蓝家克说,在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党总支书记蓝生敏的帮助下,2015年他在民族村上局州屯种下了桃树和李树,要打造一个集农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桃李村”,发展旅游产业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自从当上村干后,面对民族村这个“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典型大石山区贫困村,土生土长的蓝生敏一直苦苦思索着:要怎么做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变民族村贫困落后的面貌2005年,蓝生敏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后,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下决心,一定要当好村民的带头人,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上任不久,蓝生敏带领村“两委”班子进屯入户,与村民谈心,开座谈会寻找民族村发展的路子。
蓝生敏对村屯的改造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生活环境好了,大家才可能发展产业,才会致富。”于是,他带着这样的理念,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7条总长18公里的屯级公路和60多个蓄水柜,解决了1800多名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和民族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
家乡的变化,让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年萌生了回乡发展的念头。2015年,在外务工多年的蓝延丰回乡参加返乡人员大会。“蓝书记说,大家在外打工多年,有技术、有知识,更应该回来建设家乡。”回忆起开会那天蓝生敏所说的话,蓝延丰至今仍记忆犹新,“现在家乡变得这么好,也不想再出去打工了”。
那次返乡人员大会的组织者,正是蓝生敏。他特地召开大会,就是要发动青年们带着技术回到家乡开展建设。
蓝延丰返乡后种下了200多亩果桑和农桑,“桑叶能养蚕,桑果可以卖,就算市场不好,还能做成桑葚酒。”他说,这种种植1次就能管10年的作物,让人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蓝延丰介绍,单是这200多亩的桑田,就带动了30多名村民就业,“他们平时在地里帮忙拔草、施肥、浇水,一天就有70元收入。”他说,桑树有收益后,覆盖到的80户村民还会拿到分红。其他返乡青年也没有让蓝生敏失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蓝生敏的带领下,民族村成立了龙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桃李村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元通山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预计今年将实现村集体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的目标。用村民的话说,村里近两年的发展变化“超过之前许多年”。
平坦的屯级公路、干净整洁的村庄巷道、绿油油的桑树和成片的桃李……这些让民族村村民赞不绝口的变化都凝聚着蓝生敏的汗水和心血。蓝生敏希望,到2020年力争使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马山县百龙滩镇“四举措”助力村“两委”换届
近期,马山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村“两委换届”工作,在村 “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马山县百龙滩镇始终坚持党员满意、群众满意、组织满意为出发点,通过抓好“四个到位”、把好“四个关口”、推行“三项承诺”、倒排选举时间等四项举措,以实现“四个零”为目标,助推村 【详细】
[马山县]“体育+旅游”模式持续升温
对于马山县乔利乡羊山村的乡亲们来说,家门口的悬崖峭壁曾经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拦路石”。随着该县“体育+旅游”模式的持续升温和全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的“落户”,昔日的“拦路石”将有机会变身帮助大家脱贫致富的“金银山”。 【详细】
[马山县]农旅融合发展现代农业
日前,马山县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通过自治区考评验收,荣获“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认定。摘“穷帽”,拔“穷根”,换“穷业”,蒙有胜说,现代特色农业已经有基础,下一步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让贫困户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详细】
[马山县]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户马山县
8月14日,马山攀岩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专项会议召开,国家体育总局代表会同国内外有关专家深入马山县评审项目、指导工作。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户马山县,这一项目将成为马山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精准扶贫的创新试点,并将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特色小镇的先 【详细】
[马山县]白山镇兴华村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致富路
白山镇兴华村是马山县一个普通的小村寨,共有村民1000多户,其中贫困户245户。 几年前,这里遍布“望天田”,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依靠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村子也因此被列为贫困村。如今,这里一片片“望天田”已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白枇杷、水果木瓜等新经济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