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1日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刘让兴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十万大山的深山老林间,孕育着大自然的瑰宝--植物大熊猫金花茶,她是上个世纪无数人苦苦追寻的金色梦幻山茶,时过境迁,金花茶已经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追寻金花茶的众人之中,有这么一个痴心的人,在三十七个岁月里心无旁骛的追寻金花茶,用二十一个春秋在风雨中等待花开,终守得云开月明。这是一段荆棘密布的筑梦历程,这是黄连冬用一生与金花茶共同演绎的故事。

QQ截图20170111164114.jpg

  黄连冬(右五)加入“金花茶”课题组

  结缘——金色梦乡初绽锋芒

  1978年8月,黄连冬从广西农学院林学系毕业,被分配到金花茶公园工作,主要负责调查广西金花茶的分布情况,这样的调查工作持续了两年。

  当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陈俊愉教授一行与云南昆明植物园的专家在云南昆明植物园进行了近十年的金花茶远缘杂交试验,育出杂交种苗200多株,却唯独培育不出一株能开黄色花的植株。十年辛苦,毫无所获,1981年,陈俊愉教授一行遗憾地离开了云南。

  1982年,他们再度出发,来到金花茶的故乡——广西,寻找新的科研点,继续培育金花茶,进行农业部下达的科研课题《金花茶育种与繁育实验》研究,为期十年。这个课题组有一二十人,平均年龄在四五十岁。为了让这个课题后继有人,老教授们选中了一名沉稳好学的年轻人,他就是黄连冬。

  课题组的负责人问黄连冬是否愿意参加他们的课题,当时二十出头的黄连冬早已被老前辈们的执着与坚持深深触动,毫不犹疑的答应参加这一课题。这一答应,改变了黄连冬的一生,从此,他的命运便于金花茶紧紧联系在一起。

  历险——险象环生难挡坚忍傲骨

  逐梦的路途总是荆棘密布,没有一帆风顺。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经济不算富裕,广西经济更是贫困落后,道路交通极为不便。为了给野外的野生金花茶授粉,黄连冬与老教授们需要每天乘坐两三个小时货车,颠簸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下了车还得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步行数十公里才能到达野生金花茶的生长地域。野生金花茶分布并不集中,他们跋山涉水,攀爬陡峭山崖,一株一株的去寻找金花茶,发现一株就小心翼翼地授粉一株。为了防止人为和野兽的破坏,还需要仔仔细细地为每一朵花套上塑料袋,保护花朵,干完这一切,才又步行两个小时才能走出深山老林,常常不觉便天色暗沉,难以找到下山的路。有时突遇暴雨,下山的坡道愈发湿滑,黄连冬便和一些年轻人背着老教授,相互搀扶走过黑漆漆的树林,遇到这样的天气,回到村里已经是半夜12点了。

  黄连冬上山寻找金花茶授粉

  尽管困难险阻,黄连冬和研究人员却依然乐此不疲,风雨不改。他们深知,金花茶研究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生的事业,更是沉甸甸的使命。那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金花茶杂交试验,但是还没有一个国家实验成功,中国是金花茶的故乡,万一让别人捷足先登,岂不是丢了国人脸面!所以大家都卯足干劲,尽快培育出金花茶杂交苗,为国争光。

  金花茶野外授粉工作耗时耗力,不确定因素较多,收效甚微。经过反复思考,黄连冬向课题组的专家们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建立一个金花茶基因库,将野生金花茶移植到基因库进行人工授粉,提高工作成效。这一提议得到了课题专家的认可,从1982年12月份开始,他们开始建立基因库,将野生金花茶移植回来进行研究。这就是今天国家金花茶基因库的前身。

QQ截图20170111164128.jpg

  黄连冬正在给金花茶授粉

  为丰富金花茶基因库资源,黄连冬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外出收集野生金花茶原种。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里,黄连冬有被成群的马蜂围攻过,被蛰得身上隆起大大小小的包,皮肉之苦难以一言道尽;林间突然窜出令人丧胆的毒蛇,吓得他一动也不敢动,直至毒蛇慢慢离开,才战战兢兢地下山。在越南太原省寻找一种散发着甜味的金花茶品种时,早闻越南深山山蚂蝗的厉害,尽管提前做了准备,但还是被咬了个遍体鳞伤,小小的山蚂蝗吸饱了血之后变得和手指一般大小,患处又疼又痒,黄连冬忍不住抓挠伤口,导致溃烂发炎,因此还大病一场,到现在身上依然留着浅浅的瘢痕……

  对于这样的辛苦,黄连冬从来都是无怨无悔。直至今日,他已走过了广西防城、崇左、龙州和云南省、贵州省以及越南等20多处深山,人烟罕至、山高水险之处都有他的印记。

  坚守——奇迹从来不是偶然

  1992年课题结束,老教授们撤回北京,研究经费也停止划拨。由于没有经费,广西对金花茶的研究进入全面停滞状态。老教授们只能偶尔利用到南宁参加会议的机会,到黄连冬带头组建的金花茶基因库看看,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这时,一股下海经商潮流吹遍大江南北,一些金花茶研究专家意志动摇,打起了退堂鼓,或是改行或是退休,金花茶研究对他们来说变成一个过时的梦,一种难言的伤痛。“金花茶热”逐渐消退……

  黄连冬在鑫宇公司金花茶种植基地为员工传授金花茶知识

  浮躁的市场经济、艰险的野外环境、单薄的研究人力、没有经费支撑……层层叠叠的困难屏障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黄连冬袭来。怀揣着上一辈人的理想和期许,黄连冬最终选择了坚持,选择了与金花茶共生共荣。谁也不知道这个决定会给他、给金花茶带来什么样的命运,黄连冬与金花茶的明天会在哪里。

  失去经济来源,黄连冬自掏腰包去引种、买仪器、参加学术会议。生产工具不够,就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矿泉水瓶加上刻度,就是一个量杯;一个细铁丝穿在纱网边上,就是一个网袋……

  1994年,一株杂交小苗经历6年的生长期后开出碗状的淡黄色花朵,虽未及金花茶花朵般金黄,但黄连冬欣喜若狂,将她取名为“新黄”,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培育金花茶新品种的新希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随后,黄连冬实验的杂交新品种“金背丹心”、“睡美人”、“新紫”、“冬月”等相继问世。

QQ截图20170111164239.jpg

  冬月

 

  “冬月”是黄连冬最为得意的作品。黄连冬于2004年11月获得它的种子,五年精心培育后2009年1月第一次开花。这朵花不仅呈淡黄色,还重瓣,颇具牡丹的高贵气质,在中国楚雄2012国际茶花大会暨第八届中国茶花博览会上惊艳亮相,一举夺得“茶花新品种奖”大奖,并与“金背丹心”一起成功登上中国茶花名录。

  为什么取名“冬月”黄连冬说“冬”代表他自己,“月”是日日月月的坚守和期盼,这朵花承载了他一生的梦想和心血。

  研究“冬月”时,为育出心目中的完美新品,黄连冬以金花茶为母本,选取华东山茶、云南山茶、茶梅、油茶等为父本,十年坚持授粉杂交试验,详细记录、观察及鉴定是否变异等过程,十年下来,他的记录稿本叠起来有一米厚。然而杂交品种出芽时的死亡率非常高,黄连冬的第一批杂交苗在出芽后不到十天全部夭折,五年的心血全部化为乌有,他痛心疾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整整在家闷了一个月……怀揣着对金花茶的执着,黄连冬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渐渐走出阴霾,重新回到实验室,对小苗的照料更加细心,如婴儿般护育。历经21个春秋的精心呵护,黄连冬将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倾注到了一朵花上。

  21年后,“冬月”终于如期而至!

  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而人世间有许多奇迹,人比所有的奇迹更为神奇。一个杂交新品种的问世,就算没有任何曲折,至少要花上近20年的时间。这些年来,黄连冬培育的新品种有10个之多,命名的有8个,当之无愧是“中国杂交金花茶之父”!

  育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30多年来,黄连冬长期负担金花茶育种及繁育的科研项目,率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在金花茶育种及繁育研究上取得夺目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林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林业部科学进步一等奖……发表的相关论文有19篇,获得了国内外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在以他为首的科普服务队的共同努力下,金花茶公园多次邀请了天桃实验小学、星湖小学等数百名师生,开展茶科植物标本制作、绿色垃圾循环再利用等活动,先后有4名学生分别荣获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二等奖、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黄连冬与他的团队精英

  作为一名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的园林工作者,他长期致力保护生态物种,把毕生精力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几十年如一日。他的事迹逐渐为人所知,人们又认识了一位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标杆,大家评价他的品质如金花茶般难能可贵,他的经历诠释了一个梦想家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唤醒了所有人对于梦想不顾风雨兼程的初心。

  如今的黄连冬已是年逾花甲,纵然光阴荏苒,却不改初衷,他对金花茶的热爱愈发强烈。今天,在东兴鑫宇益朵金花茶,黄连冬作为公司的总工程师,带领着他的团队继续穿梭于青山碧水之间,这里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花茶种植基地,以及他热爱的金花茶珍宝,他与金花茶的故事又将谱写成一个新的诗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