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4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记者 杨 静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杨修凯刚到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就遭到质疑:一个女人能有多大能耐,能为我们村修好两条路就不得了了,我们就可以给她发个优秀牌匾让她回去。

 

  如今10个月过去了,村民们都说:看来当初小看她了,她比农村女人还能吃苦,她做的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10个月里,杨修凯做了什么让村民对她改观对第一书记的身份,她又有着什么样的体会来听听她的故事。

  下地种田当起农民

  “她刚来的时候穿着漂亮的裙子,踩着高跟鞋,我们一看就笑了,知道她肯定没有在农村待过。”新平村村委副主任麦小梅也是当初质疑杨修凯的人之一。

  杨修凯的确从小生活在城里,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在看到她的那一刻,村“两委”干部和村民都掩饰不住眼里的失望:百济镇6个贫困村第一书记都是男的,唯独新平村来了个女书记。“我的心情七上八下,压力山大,参加工作15年里第一次感觉到因为是女性而让人嫌弃。”杨修凯说。

  到任后第一项工作是精准识别。走村入户后,杨修凯又不“淡定”了。“看着一座座房子里家徒四壁,听着一位位村民讲述自己的生活境况,我很不是滋味,万万没有想到:在离繁华的首府中心百里之外,竟然有如此贫困的家庭!”新平村9个自然坡26个村民小组,全村774户3471人,2016年确定贫困户165户745人,贫困发生率21.46%。

  这一次精准识别也让杨修凯经历了一次心灵洗礼。“我不能辜负村民的期望,一定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脱贫。”杨修凯说。

  为尽快实现从城市到农村、从单位到基层的角色转换,迅速融入群众、融入农村,杨修凯要了一块荒置的田地,开始种田。从育种到收割,不懂的就向村民求教,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1.5亩的“责任田”前几天刚刚收割。“体验到农民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杨修凯说。同时收获的还有村民的刮目相看,村民感受到第一书记同甘共苦的诚意,更感受到了第一书记跟他们心连心、心贴心。

  杨修凯坚持吃住在村,周末也经常不回家,反而是丈夫与女儿到村里来“探亲”。短短时间,她走遍了新平村9个自然坡的774户,终于摸清了全村的“底子”。

  把村民都往地里“赶”

  “底子”摸清了,路子就明了。

  “新平村是今年整村脱贫摘帽村,这是我更大的‘责任田’,要耕耘好这块‘田’,既要有‘短平快’的项目,让贫困户快速脱贫,也要谋长远,有中长期的产业支撑,让脱贫有后续的动力。”杨修凯说。

  对于“短平快”项目,杨修凯带领村民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扩大甘蔗与水稻种植。“村里的闲置地不少,不能产生效益。所以我们成立合作社,协调让留守的村民扩大种植,让更多的土地生‘钱’。”杨修凯说。她还发动村民养鸭,为解除贫困户销售的后顾之忧,她还发挥后盾单位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和结对帮扶单位的作用,与村民签下买鸭订单。

  “自从杨书记来了以后,她把村民包括懒汉都往地里赶了。”麦小梅笑说。过去村里的小卖部里每天围聚着一群人,或赌博或闲聊,日子得过且过,现在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一片片长满荒草的田地长出了庄稼,孕育着新的希望。

  中长期产业发展方面,她积极多方联系,引进广西凯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新平村金柑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左右,占地覆盖约2000亩种植金香柑,目前已经完成核心区域700亩的土地流转,同时带动贫困户种植200亩。目前第一期土地已流转交付,5万棵果苗也已育好,9月份前将全部种下。至今,“金香柑种植基地已经使用本村劳务用工约100人次,多数是贫困户。以后公司还会聘请贫困户和当地村民参与基地的建设和务工,提高他们的收入。”杨修凯说。示范区还将建设多个家禽养殖小区,其中肉牛养殖区占地150亩,计划两年内分期养殖肉牛达到500—800头,种植牧草覆盖800亩,贫困户通过这些专业公司的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提供种苗、技术,统一负责销售,让贫困户放心出力安心种养。

  新平村正坚定地沿着既定的脱贫路子走下去。

  “一天都不能浪费”

  记者跟随杨修凯走村入户,深刻感受到群众对第一书记杨修凯的爱戴。

  贫困户王红兰的儿子远远地看到杨修凯的身影,就激动地大声打招呼:“杨书记!”然后飞奔过来,亲亲热热地领着杨书记到他们家。“杨书记对我们太好了!我们家穷,她也不嫌弃我们,经常来问寒问暖。她自己掏钱买了4头猪苗和30只鸡送给我们。我们要危房改造建新房了,没有地方住,她还帮我们借来帐篷暂住。有这样好的第一书记,我们很幸运。”王红兰说。

  “看见她,我们脱贫就有了干劲,心里就踏实了!”新平村的村民也都这样说。

  村民用最朴实的方式回报着杨修凯:经常不知是谁,悄悄地在村委大院凳子上放一把青菜、几个水果给她;在她独居村委的日子,村里的妇女自发地前来陪夜;看到她的房间蚊子多,村民主动帮她安装纱窗……

  “我们做了什么,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杨修凯说。一句轻描淡写的“付出”,包含着无数的艰辛与汗水:为了引进公司,她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考察企业,很多人都因为当地没有河流而拒绝她,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地不放弃,才换来了一家公司的进驻;为了让一户贫困户参与旧房改造,她10次上门动员,做思想工作,直到人家点头;为了成立一个个合作社,她跑各种手续,一个月仅油费就自掏腰包2000元……

  新平村一天天发生着改变,杨修凯却轻松不起来,她感到肩上的担子仍然很重。“离脱贫摘帽的时间只剩不到5个月了,时不我待,一天都不能浪费。”她说,她要赶紧跑有关部门,早日解决示范区的用电问题;要抓紧修好村里的道路,努力把各坡的球场等文化设施建设起来;她要帮助和发动群众,用好产业扶持资金……“我正在跟时间赛跑,努力圆满完成脱贫任务!”杨修凯说。

  谈“扶贫经”:

  第一书记到村里来,不是来做客的,脱贫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把脱贫事办好,把脱贫事办成,才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要带领群众脱贫,第一书记心里都要有一条符合村情的发展路子,一本明白账,既要立足“短平快”,又要着眼长远,培育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优势产业,这样才能让脱贫更稳定更有质量。

  ——杨修凯

  干部群众点评:

  杨书记比我们农村女人还能吃苦,不服不行!她经常中午一两点还去农户家,有时候还忘记吃饭。我住的地方离村委近,晚上我经常看见村委二楼她房间的灯光一直亮到半夜一两点。但别看她很能干,像个“女汉子”,但心肠比谁都软,看到人家有难处,生活困难,总是掉眼泪。在她的带领下,我们都很有信心,新平村不但一定能脱贫摘帽,而且能高质量地脱贫!

  ——新平村村委副主任麦小梅

  以前我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没有太多想法,得过且过。杨书记来了以后,让我发展生产,今年我家在原来的基础上多种了5亩水稻、6亩甘蔗,又养了200只鸡和200只鸭,还打算种果树。杨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夫妻比过去忙多了,但是就算再忙再累我们也开心,因为收入比过去高了,今年我家收入一两万元肯定没有问题。在杨书记的带动下,我们脱贫的信心满满的!

  ——新平村贫困户刘德明

  (记者 杨 静)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