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7日 来源:岑溪市委宣传部 作者:覃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年以来,岑溪市人民法院党总支部通过狠抓党建促发展,构建“司法为民服务网”,实现司法能力、审判管理、办案质效三个提升,破解“立案难、诉讼难、公正难、执行难、理赔难”五难问题,切实服务好群众,提升司法公信力,让群众满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年6月30日,该法院党总支被自治区党委授予“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构建便民受理网络,破解“立案难”问题

  岑溪法院以“做时代先锋,让群众满意”为主题,在诉讼服务大厅、基层法庭等窗口部门设立13个“党员示范窗口”,通过亮明身份、公开承诺等形式,带头服务群众,确保当事人来有所接、问有所答、交有所办。

  党员示范服务。每个“党员示范窗口”摆设醒目的标识牌,亮明党员姓名、职位、投诉电话等信息,并将自己奉行的党员标准用一句话写在上面,统一着装上班。同时设立党员导诉台,党员干部轮流坐岗,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事项办理引导式服务,并向当事人发放诉讼指南等资料。

  立案一站服务。党员干警耐心接待群众,对符合诉讼法规定起诉条件的案件,立即办理立案登记手续,对不符合当场立案条件的,均向当事人一次性告知补交材料。同时向群众发放“党员服务连心卡”和“廉政监督卡”,两“卡”上面分别有责任党员和本院纪检部门的联系电话。据统计,2015年5月份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立案大厅共为3000多名群众办理了立案登记手续。

  群众亮分评价。每个“党员示范窗口”都放置“服务亮分卡”,当事人对为自己服务的党员干部进行评价打分。党总支每年对党员示范岗内党员进行一次考核,对不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或群众评价低的示范窗口及时进行调整。

  构建诉讼调解网络,破解“诉讼难”问题

  便民诉讼纵横到边。岑溪法院在每个人民法庭设立党支部,以基层法庭党支部为中心,以辖区内服务室党小组为依托,建立庭、室、员“三位一体”便民诉讼网络,法院党员、干部定期到服务室办公,开展法律服务,切实解决当事人“诉讼远”、“奔波苦”的实际困难。

  诉讼联络进村入户。选取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党支书、村支委或党员担任诉讼联络员,对一些矛盾纠纷,由诉讼联络员和法官共同释法调解,将部分案件化解在进入诉讼程序之前。

  积极争创“办案标兵”和“调撤能手”竞赛活动。坚持以“抓党建带队建,强素质促审判”,开展以“办案标兵、调撤能手、优秀示范庭审、优秀裁判文书”竞赛活动,形成创先争优的动力,促进党员法官快速成长,推动了党建、队建和审判业务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该院每年的案件调撤率均达到50%以上,超过一半矛盾纠纷得到和谐解决。

  构建公开审判网络,破解“公正难”问题

  优秀案例评判公开。岑溪法院每季度召开优秀案例报告会,党员法官带头以典型案例释法说理,邀请上级法院业务骨干、党代表、人大代表组成评委会对案例进行严格、客观、公正的评判。全院法官学习典型案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全面提升案件质量。

  庭审记录全程公开。建成12个科技法庭,实现每一件案件都进行庭审录音录像,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广西阳光司法网点播庭审录像,整个庭审活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在全院包括法庭全部开通了审判管理系统,全面落实网上办公和网上办案,提高审判效率和结案速度。

  案件审判信息公开。推进党务政务工作,继续完善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开通了法院微博、微信公众号,形成司法公开“一网、二微、三平台”的格局,为群众提供一个全方位、深度公开的司法服务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达到公开、便民的目的。法院微信公众号连续多次在广西政法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排名前列。

  构建执行指挥网络,破解“执行难”问题

  坚持党委领导,联动执法。指挥中心按照“党委政法委领导、各联动部门参与、人民法院主办”的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模式,构建执行联动工作格局,深化了“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建设。

  构建联动平台,阳光执法。执行指挥中心与本市92家单位建立了查询专网连接,足不出户即可对当事人的车辆、房屋、财产进行查询。仅2016年1—5月就已经向各银行查询信息次数达到了11000多次,查询车辆、工商和婚姻信息共1100多次,及时调查、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在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上,群众可以查询执行信息、执行裁定文书、被执行人和提供执行信息等,推进部门联合执法力度。

  实施领导包案,效能执法。全面清理执行积案和新受理执行案件,特别是涉及民生案件,实施党员领导包结案制度。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和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对执行案件质量和效率进行监督。同时,创新通过法院微信公众号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社会各方反响剧烈,好评如潮,对被执行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构建为民服务网络,破解“理赔难”问题

  坚持“联动司法”,高效化解纠纷。法院党组牵头协调,与辖区金融机构签订了金融司法协作机制框架协议,主动联合交警、司法调解、信访、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党组织,建立交通审判庭,率先在全区建立交通事故案件处理的多元调解机制;联合卫生、司法、公安、检察、保险等部门党组织建立医疗纠纷调处中心,更及时地解决纠纷,平息矛盾,有效防范并及时妥善处置交通事故案件和医疗事故引发的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交通审判庭自成立以来,共参与诉前化解交通事故纠纷4000多件,为10000多名交通事故当事人提供了法律咨询和判例指引,促进了大量的交通事故纠纷在诉前得到和谐解决。

  坚持“便民司法”,为群众提供简便快捷服务。在交通审判庭和医疗调处中心,着力打造便民诉讼网络、创新执行程序、简化理赔方式,实行立案审查、材料收转、立案调解、司法救助、判后答疑以及接访导诉一体的“一站式”贴心服务,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快执行处理案件。仅2015年就为235名困难当事人落实了诉讼费减缓免的司法救助措施,让有理无钱的群众可以打得起官司。

  坚持“亲情司法”,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对待当事人、来访者做到笑脸相迎,认真听取他们的诉求,热心解答他们的疑惑,力争以各种便捷和谐方式结案,做好判后释疑工作,实现当庭宣判率高、当事人服判率高、履行率高、上诉维持率高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院案件服判息诉率88.04%,上诉案件改判率0.31%,发回重审率0.23%,裁判准确率达到99.46%。通过审判执行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覃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