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4日 来源:玉林日报 作者:卢啸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梁承昭老人(后排中)与记者到兴业县蒲塘镇采访民间文艺团队。

 

 

 

 

 

 

  位卑未敢忘忧国。当玉林的传统文化被漠视、被遗忘,以至慢慢消失之际,来自民间的一群古稀老人痛心疾首,挺身而出,自2006年至今,自觉、自愿、自费地担当起拯救传统文化的重任,为玉林传统文化的传承立下不朽之功,他们的名字就是梁承昭、谭大全、王昆盛、庞赐芳、陈锦南、卢萃贤、庞葵阳、李鼎和、杨文益。

  起源于草根的传统文化大抢救

  在强大的外来文化强势冲刷下,玉林传统文化不断趋向湮没。一些精英人士对此虽然痛心疾首,但在社会变革的大趋势面前倍感无力,唯有向隅叹息。

  梁承昭老先生是玉州区绿扬村的农民,他深爱着玉林传统文化。

  2006年,梁老先生前往玉州区垌口村访问著名的老采茶艺人周云卿,却惊闻周云卿老人已经在几天前去世,梁老先生急问村人:“他还有没有徒弟”问了好多人,才知道周云卿有个名为赵建的徒弟住在岭塘村。梁老当即前往寻找赵建,却再次听到不幸的消息:赵建已经离世多时了。

  玉林传统文化的危急信号已经升起,责任感在梁老先生的血脉中燃烧,他很快就做出一个决定——尽微薄之力,发掘与保护玉林传统文化。可喜的是,梁老先生随后获得了一群志同道合者的支持,在毫无资源支撑的困境下,组建了“关注玉林民间文艺团队”。

  要发掘保护更需发展创新

  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顶酷暑冒严寒,自费搭公交车、雇两轮摩托,甚至步行到村屯、社区,逐一拜访老艺人。

  十年来,“关注玉林民间文艺团队”足迹遍及玉州、兴业、福绵、容县、陆川、玉东、北流的50多个乡镇、村屯,拜访了木偶、山歌、采茶、牛戏、麒麟、春牛、八音、傀僮等行当的老艺人及文化人达100多位,挖掘出泥雕、木雕、根雕、纸扎、篾扎、竹结、织席、织布、弹棉被等20多位传承人,引导、策划的各家媒体报道稿件就有数百篇(辑),还编写了《玉林山歌选集》、《玉林采茶》等书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9年,他们获得玉林宝炬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以民间自发方式,成功举办玉林市第一届“三月三山歌会”,为本土艺人提供了一个展现才能的大舞台。此后一发不可收,连续七年成功举办“三月三山歌会”,赢得众多老艺人与观众的称誉,也聚拢了一批本土文艺骨干力量。在此基础上,他们组队参加了广西第三、第四届彩调艺术节,获奖颇丰。随后又协助央视“走遍中国”摄影组,把玉林“唱春牛”推上中央电视台,向全球展示玉林传统文化的风采。

  他们也发现了本土文艺的严重缺陷,那就是用玉林方言演唱的剧目制约了它的传播性。这个问题在广西第三届彩调艺术节上也收到别的艺术团的尖锐意见。方言特色变成绊脚石,怎么办“关注玉林民间文艺团队”面临艰难选择。

  改用普通话演出,剧目的对话、唱词无形中就少了许多玉林采茶调的精粹。如果失掉了特色,它还有价值吗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采茶戏改革上没有退路。队员陈锦南、庞赐芳亲自操刀,为剧本修改对话与唱词,力求保存玉林采茶特色,然后又下乡指导参演剧组排练,终于使普通话版玉林采茶戏《修车》,在2014年广西第四届彩调艺术节上荣获业余组三等奖。这成绩对于刚刚步入革新道路的玉林采茶,实是极为珍贵。

  “三无”处境的“三自”坚持

  没有丰厚的财富,也没有政府或社会团体的背景,“关注玉林民间文艺团队”的成员唯有一颗火热的心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记者在工业品市场附近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采访了梁承昭老先生。这小房间位于五楼,没有电梯,这对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说极为不便。而梁老先生从村里出来,需步行20分钟才到达公共汽车站点,再转两次车,才来到这里。此时正下着中雨,室外温度只有8℃,如此麻烦这位老人,记者深为愧疚。梁老先生却说没关系,平时他就是在这里与别的队员商量事情的。这又使我深深感动。

  “关注玉林民间文艺团队”没有正式注册,没有固定办公地点、没有薪酬,一切工作都是团队成员自觉、自愿、自费进行着。

  十年来,他们获得的社会捐助经费约30万元,他们将每1分捐款,都用在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上。

  “我们是土生土长的玉林人,对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愫,保护乡土文化,传承民间瑰宝,是我们的责任。”这是“关注玉林民间文艺团队”的宗旨,也是老人们的追求。

  作为团队“召集人”,十年来所有活动经费几乎都是梁承昭老人出面筹措,所有活动都是他策划承办,居功甚伟,然而也招来不少非议,但他却没有丝毫怨言,亦未有所动摇。他说:“我们团队是本着民主、平等、互信、互助组成,大家为着一个目标而来,我能力虽然有限,但我无愧于所有支持我们工作的人!”

  就在上个月,长期抱病工作的庞赐芳老人悄然离去,正如当初他悄然而来一样,没带走半分功利!

  驼巘勋名无竹写,孤山衣钵有梅传。梁承昭团队在保护玉林传统文化上的成果无需再表,而他们大爱无私、坚韧不拔的精神亦将成为玉林文化的精彩篇章。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