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2日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龚普康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他,因茶致残,仍然带领侗乡群众披荆斩棘、种茶致富;他,潜心钻研,苦心经营,攻克了侗乡茶叶本地选种、标准制茶、销路推广等道道难关,一直奔走在科技产茶最前沿……他就是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领路人、三江茶叶“土专家”赖定清。

  早在1997年,县委、县政府把茶叶项目列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产业来抓。

  彼时,赖定清刚由县林业局调任县扶贫办副主任,一到任他便立即着手对全县茶叶产业摸清家底。当时全县的茶园面积不足2000亩,茶厂仅5家,茶树品种也只有龙井和福云6号两个品系。为提高群众的种茶积极性,赖定清带领技术队伍以布央村做成功标本,总结认定发展茶产业正确选种和依靠科技至关重要。他通过将贫困村村干接到布央村让当地群众现身说法,邀请桂林茶科所专家培训技术人员,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给茶叶种植户进行坡改梯及茶苗、肥料等补助,还下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指导群众垦地种苗,奠定了侗乡一年种茶一万亩的惊人发展速度。

  随着茶叶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叶加工薄弱、茶树品种单一、产品结构不全等矛盾日益显露。赖定清利用扶贫资金,支持建立了八协、同乐、汾水、宇往等9个规模比较大的茶叶加工厂,并研究开发新的产品,开发了三江春、松针、松萝、剑兰、黛兰、仙剑等新茶。每一款新产品投放市场,均能形成新卖点。从2000年开始,赖定清一方面主持选育本地的优良品种,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家级的优良品种,先后引进了福鼎大毫、迎霜、梅占、龙井43及浙农系列等16个国家级、省级茶树优良品种,并建立了三江县茶树优良品种实验园。2003年3月,为调查本县茶树种源,赖定清带领技术员到洋溪乡高露村调查历史名种——加雷茶种源。由于坡陡路滑,不小心摔倒造成左股骨错位,后因错过医疗时机,造成股骨头坏死,落下了终身残疾。

  2005年8月,组织上正式批准了赖定清的退休申请,但他仍然心系三江茶业,他注册成立了三江县多耶楼茶业有限公司,并在古宜镇马坪村古利峒租地136亩建立自己的茶叶基地,在全力推介三江茶的同时,潜心研究各种制茶工艺和本地选种。2010年,其公司成功加工出符合国家标准的γ-氨基丁酸绿茶和红茶,迈出了制作保健茶的关键一步。今年,他又实施“红茶绿色发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谈及对今后三江茶叶的发展,赖定清建言:一要规范发展,县里要尽快制定好种茶、制茶标准,对所有生产作坊普查登记,严格监管,从源头上保障茶叶品质;二要培育销售队伍,茶叶与旅游要“联姻”发展;三要加大茶叶基础研究投入,大力研究本地茶,优选出代表三江地标的本地茶种;四要培育茶叶企业,加快产业提升,连片茶园要注重构建完整生物链,营造“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林”的立体生态茶园。通讯员龚普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