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来源:来宾日报 作者:石曼婷 黄明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去年3月“美丽武宣·清洁乡村”活动全面启动,通过村民推荐和选聘,51岁的黄德汉当上了保洁员,负责武宣县黄茆镇新贵村桂寺屯及209国道黄茆路段的保洁工作。

  每天,黄德汉起早贪黑,头戴草帽、身着“橘子黄”,拿着竹扫把和编织袋,脚踏三轮车,在自己的责任区里来回清扫。路边的塑料袋、废纸以及垃圾桶里的垃圾,他都要一一清理干净。尽管村里配备了很多垃圾桶,但仍有少数村民尚未养成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每天黄德汉都要花费近3个小时清理地上的垃圾。紧接着,他还要花4个多小时“环游”全村,将全村几十个垃圾桶里的垃圾全部收集到垃圾收集箱,而且坚持日产日清,保证责任区内无卫生死角和盲区。除了清扫、收集垃圾,黄德汉还要兼顾村里水塘、河沟和田园的保洁工作。随着“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桂寺屯被设为现场参观点、检查点、调研点,而作为新贵村的“桥头堡”,桂寺屯也是群众聚集最多的村屯之一,黄德汉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平均每天收集垃圾达300多斤。

  今年年初,为了响应武宣县打造“洁净公路”的号召,经过深思熟虑,黄德汉又扛起了209国道黄茆路段的保洁重任。与之前相比,黄德汉的工作量更大,工作时间也更长了。早上与妻子完成村内保洁工作,下午他便骑上自家的电动三轮车,沿着209国道清捡散落的垃圾。为了保证责任区不出岔子,黄德汉始终打着十二分精神,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清理每一处垃圾,不留死角。

  在“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之前,桂寺屯村民的卫生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垃圾随处乱扔,猪牛粪便随处可见。黄德汉发现有部分群众丢垃圾时经常把垃圾丢在桶外,不仅影响村屯环境卫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洁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利用清扫间隙到村民家中走访,劝说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定点投放垃圾。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村民们主动加入“清洁乡村”活动中。对于村里的保洁工作和保洁费收取,村民们从不配合到主动支持,少不了黄德汉积极宣传“清洁乡村”活动的功劳。

  黄德汉的工作态度和为人处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说他是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的真诚与憨厚;说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是因为他的工作精神深深感染了村里的每一个人。黄德汉用他的双手绘就了美丽的桂寺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