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大石山区、石漠化地区的贫困县忻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和道路交通是全县脱贫攻坚的“拦路虎”。近年来,该县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和道路交通建设,让群众不再喝“望天水”,不再走“冤枉路”。
至2019年底,忻城县先后统筹整合1.2亿余元资金用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297个,并落实2113万元用于实施水柜加盖、消毒工程,所有行政村及农户均实现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74%;投入资金3.2亿元对屯级道路进行改扩建,完成565条约872公里的屯级道路建设。
记者近日深入忻城县采访,见证大石山区村屯打通“水”“路”任督二脉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的成效。
在新圩乡隆礼村,看着自家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腿脚不便的罗城感慨万千:“不用再靠天吃水,太好了。”通自来水之前,罗城一家每天要花3个多小时到几公里外的水塘挑水,而且水的碱性大、味道苦,要存放沉淀几天才能使用。
今年,隆礼村8个集体水柜和145户家庭水柜完成加盖、176台家庭饮水净化器成功安装,家家户户都喝上了自来水。
这个山旮旯里的深度贫困村,在帮扶单位忻城县纪委监委、来宾市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的帮助下,用两年时间解决了困扰当地壮族同胞的住房难、出行难、饮水难的问题。通过发展适合当地的林下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该村集体年收入达5.6万元。
“以前用水得人工挑或者用马去拉,往返一趟需要半个钟头。我的腿脚不好,想要用水,更是难上加难。”罗城回忆道。
回忆起在大石山区为村民“找水”的隆礼村第一书记莫卫成说,工作队邀请专家在该村周边20公里的地方勘探,实在找不到任何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仅有的几个水柜流出来的水,不但满足不了村民的要求,而且菌群超标。经专家研讨决定,一方面建设全网互通的饮水工程,统一消毒过滤,并为每家每户加盖家庭水柜,为每个家庭安装净化器,通过“以大套小”“以远辅近”等模式建设管网。
在大石山区,道路交通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又一道槛。隆礼村这个只有10个自然屯484户1904人的村落,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基础较差,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以前这里都是山路,我们到村委办事,要绕几座山头,爬坡过坎走个大半天;现在路好了,水泥路也通了,骑摩托车10分钟就到了。”隆礼村弄社屯村民罗旭金说。
为打通精准扶贫脱贫“最后一公里”,新圩乡党委政府以及隆礼村委会、驻村工作队把切实解决村民“行路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抓紧落实。2019年,隆礼村道路维修硬化6条,总长约4公里。截至目前,该村村屯道路全面硬化,村民出行十分便利。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忻城县:以“四个坚持”落实“四个不摘”聚力巩固脱贫成果
2020年以来,忻城县持续聚焦“2143名未脱贫人口脱贫、5个极度贫困村出列及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一中心任务,坚决不松劲,不懈怠,全面落实“四不摘”工作,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韧劲 【详细】
忻城县:扶贫车间造福贫困群体
忻城县为不同的贫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扶贫车间,建立减贫带贫机制,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取得良好成效。 【详细】
忻城县: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31亿元
今年以来,忻城县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6月末,该县累计发放各项贷款9.13亿元,其中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31亿元。 【详细】
忻城县:推进重大项目 夯实产业基础
7月29日,来宾市2020年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观摩组走进南方牛都练江基地建设现场,只见工人和工程机械来回穿梭,几十个育牛大棚正在加紧搭建。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后, 【详细】
忻城县:创新“三强化”力保贫困户增收
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忻城县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坚持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持续加大扶贫力度,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确保贫困家庭持续稳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