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多元,今年预计收入5万多元。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村委能为村民办更多的实事、好事,村民的信任感也增加了。”在基层采访中,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委主任、村民合作社社长杨宁地对记者说。

  今年以来,该县以“党旗引领+”模式,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贫困村、非贫困村年内均有稳定经济收入和发展项目,实现了全县20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全覆盖、全达标”的目标。

  “化零为整”,村民抱团增收

  融水是一个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地区,当地无区位优势、无集体山场、无发展资金的“三无”问题,一直是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拦路虎”。

  该县通过摸索发现,在农村基层一线,可使用资金被整合起来,“小溪汇大河”,合作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逐渐,当地探索出了一系列相当灵活的合作方式:

  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合社运作,共同发展百香果、融水香鸭等种植养殖业,或收购村民的木耳、灵芝等土特产,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柳州等地,经济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

  由党员致富带头人引领,村民合作社负责对社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等,利润按比例作为合作社及村集体经济收入,如该县白云乡帮阳村,按合同收购社员红心弥猴桃,销售利润则做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了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历史;

  展开公司合作,如该县三防镇洞马村将村集体经济中的各项发展基金共计74万元,投入到公司里共同发展产业,采取多元模式,其保本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预计年收入近6万元。

  用好资源,集体个人共赢

  在对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村的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后,融水尝试以“资源型经济”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该县汪洞乡池洞村的杉木资源较为丰富,乡镇党委深入基层一线,对本地的杉木等资源进行调查,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池洞村投资100万元,与木材加工厂签订合作协议,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能有8万元。

  林木资源少的村子,则探索公开发包租赁等形式,如以集体资产流转农村闲散耕地林地,“小块拼大块”后再整体外包。该县融水镇城北社区利用村级集体建设用地,按年收取租金,年收入集体经济约5万元。

  一些村子则选择走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该县大浪镇上里村在党支部引领下,利用脱贫奖励资金10万元,种植木耳,带动全村68户贫困户中的65户加入其中,集体经济增收1万多元,户均增1000多元。

  当好“账房”,夯实增厚家底

  融水还以保值增收为导向,党组织引导村(社区)采用“物业型经济”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一些村子选择了购置物业,如利用发展基金或投股的形式购买店铺、门面,收取租金。该县怀宝镇6个村投资350万元购买商铺,发展村集体经济,在保证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的同时,又实现了村集体项目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同时,该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用足用好村级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引导参与开发生产加工厂房、街面商铺、农贸市场、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目前,该县滚贝、同练、香粉等乡镇整合多个村资金建设宾馆等,村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此外,该县还鼓励具有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村创办旅游经济实体,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像该县融水镇新贤村等6个村入投双龙沟景区,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安太乡元宝村、安陲乡吉曼村等拟在景区周边建设旅游接待楼、农家乐,建成并营业后每年有望收入3万元以上,确保村村年均收入不断提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