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0日 来源: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新闻中心 作者:蒙增师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照时间节点,夯实脱贫攻坚责任,用心用脑用情用力补齐工作短板,稳步提升群众满意度。经过“双认定”,预计2018年有16个贫困村、2.29万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41%。

夯实发展基础“斩穷根”

  罗城严格对照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摘帽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门别类建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编制年度实施项目清单,全力确保脱贫户、脱贫村的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全部达标。2016年以来,投资4亿元在河池市率先实施通屯公路大会战,修建638条1072公里道路,全县1212个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水泥路,投入5.93亿元实施人饮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解决了9万人饮水难题和全县农村用电问题,31个脱贫村和预脱贫村的基础设施全部达标。高等级公路里程达164公里,是2016年的3倍。全县所有行政村均通水、通电、通路、有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推进“百企助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

创新金融管理“添动能”

  罗城整合1.121亿元资金,按照贫困村100万元/村、非贫困村50万元/村标准,用于全县82个贫困村和59个非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以入股企业(合作社)、光伏发电、发展特色养殖、乡村旅游、门面出租以及与乡镇供销合作社联建开发服务“三农”等十大模式,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严格执行“村财乡代管”办法,配备专职会计,建立收支报账和财务审批等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专管专用,确保了村集体资金规范管理和有效运行。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其中87个村(含82个贫困村)年收入超3万元,21个村超5万元,最高的村超14万元。为发展艰“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产业,确保群众有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罗城借助金融力量帮扶,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落实县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6042万元,2016年以来,累计向贫困户发放贷款5.29亿元,惠及贫困户12002户。截至目前,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200多万亩。

抓实生态扶贫“兴业态”

  罗城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兑现生态公益林补偿金1468.36万元,受益群众15.8万人,争取到国家林草局落实该县2800个生态护林员指标,全部安排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贫困群众9034人,其中6022人实现脱贫。推进生态产业扶贫,把“毛葡萄赶上山”,全县种植毛葡萄面积8万亩,有效治理岩溶面积278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150.4平方公里,6000多贫困群众通过种植毛葡萄实现增收,罗城石漠化治理和脱贫攻坚融合发展典型经验在全国石漠化治理现场会上推广。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居广西前列,城区饮用水水质、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9.07%,以突出的生态优势成功引进总投资3.2亿元的棉花天坑旅游扶贫项目落户深度贫困村,试业两个多月共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带动周边深度贫困村屯1555人发展增收,成为旅游扶贫新亮点,罗城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荣誉称号。

易地搬迁搬出“新生活”

  罗城围绕“搬离穷窝、斩断穷根、持续发展、共圆小康”目标,通过实施“六个一”措施,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已完成投资8.77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06.38%,建成安置房26万多平方米。“十三五”期间,该县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368人,经精准识别后实际搬迁入住11736人,入住率99.36%。该县还创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三千工程”,通过流转3000多亩土地分别种植一千亩红心猕猴桃、一千亩毛葡萄和一千亩黄金百香果,使每户搬迁户都有产业分红。同时,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创办了5家“扶贫车间”,让搬迁贫困户实现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前,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新区“仫佬家园”还成立了社区居委会,并选举产生居委会班子,聘用物业公司入驻,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罗城·深圳实验小学已启用,可容纳学生1080人,有效解决“仫佬家园”搬迁群众子女入学问题。(蒙增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拔萝卜的萝卜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