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凌聪 通讯员韦克家 黄华婷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乱石岗里剑麻丛丛,土山坡上果满枝头,果树下土鸡成群,村边桑绿蚕肥……这是记者近日在平果市部分贫困村采访时看到的喜人景象。

  今年,平果市计划完成19个贫困村3256户1.26万人脱贫销号,将贫困发生率降至2.34%,力争整县实现脱贫摘帽。

  围绕这一目标,该县创新思路,找准支点,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全面发展扶贫产业。目前全县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5.8%。

  从2016年起,该县推行精准扶贫“第一家长”帮扶机制,全县共派出8805名干部担任精准扶贫“第一家长”,与1.68万户贫困户结成“亲戚”,要求从一般干部到处级干部,每人帮扶1至5户贫困户。

  “我们推行‘第一家长’帮扶机制,目的是让脱贫政策落实到户、精准到人,让干部与贫困户共同谋划产业发展,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第一家长”黄志愿说。

  黄志愿是海城乡拥齐村贫困户农国浪家的“第一家长”。在他的帮扶下,农国浪一家承包了6亩地种桑养蚕,桑苗、蚕种由政府免费提供,蚕茧由政府负责保价收购,全家人的生活慢慢好转。

  发展产业,必须因地制宜。旧城镇康马村、同利村位于石窝之中,如今发展起剑麻产业。目前,全村800多户有一半以上种植剑麻,共有1万多亩。在康马村剑麻种植脱贫基地,从山脚至山腰的数百亩剑麻一丛丛地挺立在乱石缝中,两条1厘米粗的钢丝绳从山上架设到山下,一捆捆打晒后的剑麻通过钢丝绳滑轮运到公路边。正在地头的黄启和说,他家种了10.6亩剑麻,目前干麻丝收购价每公斤5元,今年纯收入6万元,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剑麻已成为石山地区群众增收脱贫的一项支柱产业。旧城镇副镇长蓝立斌介绍,全镇19个村共种植剑麻3万多亩,年产麻丝3000吨,年产值在1260万元以上。

  同时,该县通过出台“以奖代补、蚕房补助”等政策措施,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进入太平镇茶密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长势良好的桑树林,绿油油的桑叶在秋风中摇曳,仿佛在传递丰收的信息。驻村第一书记介绍,该村2016年引进龙头企业创办茶密村绿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整1000多亩土地种桑,带动了150户贫困户发展桑蚕产业。在村头100多平方米的育蚕室里,七八名当地农民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给蚕宝宝喂食桑叶。

  目前,全县桑园面积已达10多万亩,建有桑蚕合作社41家。今年截至9月底,有1.94万户农户参与发展桑蚕产业,已销售蚕茧6420吨。

  为确保扶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该县成立了广西平果太照产业脱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公司牵头打造万亩油茶“双高”示范基地、3000亩精准扶贫构树一体化项目基地、万亩火龙果脱贫示范区、林下养鸡集中区等。

  目前,该县万亩油茶“双高”示范基地已完成种植6500亩,基地建成后预计可以带动600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和劳务就业,预计可安排1000个以上就业岗位;带动3000户以上贫困户参与的精准扶贫构树一体化项目基地正在着力推进;万亩火龙果脱贫示范区已完成种植5580亩;林下养鸡集中区已完成260个鸡舍建设,预计年出栏肉鸡700万羽,可解决3000个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