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韦静 胡光磊 阮晓莹  浏览:0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产业是经济之本、兴市之源、强市之基。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产业规模体量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全市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目前,南宁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持续按照“二产补短板、三产强优势、一产显特色”的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二产短板、服务业升级增效、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发展,首府经济社会正朝着更高质量发展扎实迈进。

  广西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工业篇优化产业结构 工业提质增效

  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各领风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97家,“南宁造”高端铝合金产品进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船舶等重要领域……跃动的数字、蓬勃的场景,悠悠诉说着全市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光阴故事。

  南宁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产业旺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走出了具有首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了南宁工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三大重点产业引领发展

  预热、挤压、淬火、拉伸……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挤压制造中心,经多道工序精加工而成的高端铝合金产品可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经过多次蝶变升级,南南铝已成为南宁高端铝产业的“代名词”,南宁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量的主力军。

  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南宁工业基本处于计划指令下自力更生、自我发展阶段,工业结构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模式,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以供应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工业化相对落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宁市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给工业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南宁市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个基础好、条件优、潜力大的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食品、化工、建材、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我市工业由资源加工型向加工制造型转变,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业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市工信委负责人说。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2.1%,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5.2个百分点,拉动工业产值增长5.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效果进一步显现,重点产业引领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申龙基地 。 记者梁枫 摄

南宁成为广西工业创新高地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内,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新型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高科技产品令人惊艳。自运营以来,该基地已引进57家行业重点企业和90家创新企业,累积集聚127个创新主体,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科技服务四大产业微集群,正从各个方面推动着本地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在南宁,创新助推工业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富士康南宁研发检测认证中心成为国内一流研发中心,富士康产品由“广西制造”向“广西创造”迈进;

  广西大学与广西正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技术在南宁大桥维修工程上应用,为石墨烯产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南宁与东北大学合作建设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为我市打造成为面向中南、西南和东盟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高性能铝合金深加工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南宁市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数量居全区前列,自治区、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数量居全区首位,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为引领、自治区级为示范、市级为骨干的企业技术创新金字塔体系,已成为全区工业创新高地。

  中国中车南宁轨道交通装备基地 。

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9月28日,南宁高新区与武鸣区合作共建的南宁高新区武鸣产业园揭牌。这是我市探索完善“飞地园区”,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共建园区合作机制工作的开创性举措,更是我市不断健全园区发展模式、不断释放园区活力的缩影。

  近年来,南宁市进一步完善重点园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城一体化,构建以南宁高新区、南宁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为引领的园区发展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为核心的工业发展体系,通过“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的思路,把园区打造成全市工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今年1—9月,全市15个工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79.6%,比重同比提高0.21个百分点,平均增长9.9%,高于全市平均0.3个百分点。园区不断发展升级,逐渐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服务业篇加快发展服务业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11月22日,蓬勃发展的五象新区总部基地。 (黄维业 摄)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一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系列政策部署,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全力推进我市服务业发展。近年来,随着一个个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落地并产生效益,南宁市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态势,服务业逐渐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我市三大产业从以农业为主导,到如今服务业占据半壁江山。随着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服务业在我市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三大服务业重点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质量提高、结构提升。2017年,我市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0.7%;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7家;重点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5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收入130.18亿元;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1000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服务业继续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长8.8%,占GDP比重达到60.1%,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服务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平稳,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市民在跨境电子商务体验中心选购商品。 记者潘浩 摄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今年“双11”期间,不少市民在南宁百货美美购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进行线下体验,并在线上下单获取折扣。“线下体验、线上销售,这对我们本土商贸企业来说,是一种优势。”南宁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新零售事业部总经理杨媚表示,新潮购物方式,颇受市民欢迎。

  阿里巴巴“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谷歌广西体验中心等一批世界知名跨境电商企业落户南宁,南宁百货·美美购O2O跨境电商直购中心、南宁邮政保税进口商品直销店等一批跨境电商进口体验店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随着我市电子商务大环境的不断成熟,电商平台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市民购物途径也越来越多。

  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企业200余家,大型跨境电子商务线下体验店5家,中小型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近百家,跨境电商服务企业不断集聚,一个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正在形成。

  今年7月24日,南宁市正式获批成为第三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目前我市正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引进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加快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了一批定位鲜明、集约高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五象新区金融集聚区是目前唯一的自治区级金融商务集聚区,如今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18家、中国500强企业14家、金融机构21家。近年来,随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气的持续聚集,一个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企业总部聚集地和金融中心已初具雏形。

  今年,我市初步认定了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吉华尔街工谷等5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我市通过初步认定的集聚区共27个,通过自治区认定的服务业集聚区共9个。我市还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集聚区专项资金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共争取中央资金1000万元、自治区资金2100万元,同时专门安排了市级财政资金用于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宾阳县大力发展古辣香米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韦东 摄)

农业篇做好现代特色农业文章

  “随着县里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普及,我们的蔬菜苗基本不愁销路。”当前正值秋冬菜种植的高峰期,南宁市横县利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联春算了一笔增收账,仅合作社育苗基地培育的良种蔬菜苗就可辐射带动农产品增产260万公斤、种植户增收650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进农旅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今年国庆期间,西乡塘区美丽南方休闲农业示范区内的青瓦房古村落景区热闹非凡,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在园内品尝农家土味、观赏实景马战、欣赏田园风光。“我们每天接待的游客达3000多人次,门票日收入约1.2万元。”青瓦房古村落景区总经理李艺说。将荒废的旧村盘活,青瓦房古村落景区无疑是农旅融合的成功典范。

  产村互动、农旅融合,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加快南宁打造集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的步伐,带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我市走上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型之路。

  目前,南宁拥有一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园区);19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5个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5个南宁休闲农业示范区,41个市(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1个综合示范村及一批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等。

  马山县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引进先进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了种植的机械化与产品的标准化。(市扶贫办供图)

强化技术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现在正值火龙果市场价格高峰期,隆安县那桐镇那门村的5000亩火龙果果园里,每晚补光灯准时亮起,成片的晕黄灯光甚是壮观。果园里一排排黑色细管均匀地铺设在火龙果架下,这种新型水肥一体化技术已在我市农村推广应用。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源自以色列,广西于2000年前后引进,最初主要应用于示范性的大棚作物,后逐步被规模化经营的水果、蔬菜生产企业、大户应用,现在我市不少农业示范区都已实现灌溉、施肥自动化。”南宁市土肥站站长黄武杰介绍,目前南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超过51万亩。其中,香蕉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蔬菜和柑橘类。

  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产量乃至产品附加值,在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中并不鲜见。随着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推进,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将最新最有效的农业科技应用到生产中,以点带面提高我市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引入“互联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在横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触网”,这给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工作加足马力。

  在横县陶圩镇兴旺感村的甜玉米收购现场,村民把新鲜的甜玉米用真空包装袋装好,并贴上可追溯二维码。甜玉米电商销售负责人秦忠暖告诉记者,包装后的甜玉米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身价大涨,售价是以前的几倍。农村电商的发展倒逼当地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品牌化开发,极大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的成长。

  在“互联网+”农业的浪潮中,我市在帮农产品找个好买家的同时,也加大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货真价实卖得高价。今年,南宁市实施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南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制度,建立以食用农产品质量合格为核心内容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和联合惩戒体制。

  下一步,我市将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深入实施新一阶段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同时,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县区实际重点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度高、效益突出的示范区,争创更多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拔萝卜的萝卜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