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平果市太平镇新圩、袍烈村的万亩蔬菜基地,拳头大的菜椒挂满枝头,种植秋冬菜盖的白得耀眼的地膜一望无垠,人们不时穿于田间,有的正在整地、起垄,有的喷农药,有的除草,有的收获……一片繁忙的景象。
“以前辛苦一年,每亩地收入不到1000元,扣除种子、农药、化肥等成本,收入更少,近几年,广东、四川等地老板到我们这里,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向农民租地,村民们每年稳收租金,还能在自家地里打工挣钱,每小时8块钱,一天也有六七十块钱收入。”平果市太平镇新圩孟屯黄丽娟谈起在自己门口打工挣钱的事情对记者说这席话。
10月15日,车子在平果市太平镇袍烈村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火龙果种植基地停下,2000多亩的火龙果基地便跃入记者眼帘,放眼眺望,那广阔无垠的绿色枝红果会令人心旷神怡。基地里,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美意麻利地将火龙果摘下,放进地上的箩筐里,一会儿,箩筐就被玫红色的果装满。
近年来,平果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切实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走出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共赢新路子,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原来一直外出广东打工,由于父母年老,加上小孩幼小无人照顾,2015年我将自家的5亩承包地租给广东冠强火龙果公司,每亩租金1200元,一年租金收入6000元,现在老板关心困难户,请我到公司打工,每个月收入1800元左右,又能照顾父母和小孩,在基地里务工,家里多了一份收入,基本上解决一家的日常开支,真是‘一举两得’”。袍烈村那上屯贫困户黄秀芬说。
近年来,平果市按照“稳粮增收,产业增收,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要求,以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为主要工作为抓手,集中完善县、乡(镇)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稳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快。2010年不足200家发展到现在1867家。据悉,到目前为止,安排就业1679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2132人,就业人员月增收500—3000元左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4.23万亩,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真是“一箭双雕”。(王金旭)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宾阳县: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造血式”脱贫
要啃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这块“最硬的骨头”,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以更大的力度抓产业发展。在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中,广西宾阳县十分重视“造血式”脱贫,立足贫困村现有资源,充分挖掘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潜能,要求全县48个贫困村每个村至少建成1个特色产业扶 【详细】
鹿心社:全力配合中央专项巡视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10月1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章等有关党内法规,传达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精神,研究部署配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的有关安排和自治区巡视发现扶贫领域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主持 【详细】
平果县:同老乡“以奖代补”促贫困户产业脱贫
现在的政策太好了,贫困户发展种养,政府还给奖励补助。我今年种植油茶2亩、养猪4头、小叶桉10亩,能享受一万元的奖补呢,这让我信心大增。政策这么好,我一定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正忙着给自家油茶地除草的贫困户兰安学乐呵呵地对笔者说。 【详细】
凌云县:下甲镇河洲村倒排“时间表”确保年底脱贫摘帽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派驻河洲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陆振周介绍,河洲村有22个自然屯,32个村民小组,1293户农户,共4434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10户、1009人,贫困发生率22.75%……。“我们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引领作用,通过抓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调整、帮扶助困等多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