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1日 来源:贺州市平桂区委宣传部 作者:陶胜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平桂讯 “以往这个时候,村里的妇女坐在家里打牌,或围拢在一起唠家常。如今,不少妇女利用农闲季节在村里的灯饰厂干活挣钱,成了名副其实的‘产业女工’”。日前,笔者在平桂区公会镇大姚村采访扶贫车间建设使用工作时,村支书吴红安如是说。

  据吴红安介绍,灯饰厂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一家为广东灯饰企业代加工的灯饰加工作坊,由于灯饰产品大多是手工制作,技术性要求不高,很适合妇女上岗,灯饰厂一成立,就受到大姚村及周边村庄妇女们的欢迎。工人既可以在厂里加工灯饰产品,也可以居家进行灯饰产品加工。目前已为当地120多名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每人每天可获得30—80元收入。

  大姚村灯饰厂是平桂区建设“扶贫车间”为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通过创新发展更多的“扶贫车间”生产模式,力求“扶贫车间”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带动更多贫困户、非贫困户参与到扶贫产业中来。利用城区、乡镇、村集体闲置集体土地、旧学校、旧村委办公楼等,在贫困村创建“扶贫车间”。目前,该区围绕茶叶、莲藕、灯饰、竹艺、腐竹、黑木耳菌棒及大理石等,在9个乡镇(街道)的贫困村创建“扶贫养殖车间”、“扶贫种植车间”、“加工扶贫车间”等多种模式“扶贫车间”。

  在沙田镇狮南、金竹、新民三个“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创建“竹编加工车间”,组织培训竹编加工贫困人口1600多人次,土瑶竹艺编织车间建成运营后,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收1.5万元,贫困户每月可增收1200元左右。

  “将‘扶贫车间’创建在贫困村,让返乡创业者实现就业梦的同时,也让贫困人员实现就近就业,实现能够带孩子、顾家,又能够打工补贴家用两不误,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该区扶贫部门的负责人说。

  “扶贫车间”的推广建立,既可加快贫困人口脱贫的步伐,也促进了乡风文明。“村民有了事业,有正当钱可挣,就没有闲心去参加打牌了。”家住狮南村的刘淑珍说。 “原来坐在一起就是聊些家里长短、打牌,现在一起谈技术。”刘淑珍、张戊娇、潘镜丽是邻居,平均年龄40多岁,经常坐在一起探讨如何将竹艺编织得又快又好。“扶贫车间”让农村的村民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而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乡风。(陶胜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