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讯 近年来,宜州区把抓好甘蔗产业不放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甘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力争甘蔗总面积达31万亩,甘蔗产量达128万吨。
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该区发挥“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主体责任作用,抓好基地片区地点、建设主体的落实、“四化”项目建设及资金的管理使用等工作。博庆公司发挥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配合各乡镇完成年度“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任务。抓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试点工作,以同德乡为试点进行创新探索,积累经验。
推行蔗梢(蔗表)种植工作。该区多形式宣传蔗梢种植的好处,引导农户自留蔗梢作种,力争2018年度蔗梢种植面积3.5万亩。整合各乡、村零散的甘蔗机耕队、砍运队、护理服务队,组建机械装车队、倒运队、大型甩挂拖车队等专业服务队伍,从种植、管护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专业化。
加大宣传培训提高甘蔗单产。该区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宣传蔗糖业的利好形势、各项扶持政策等,让广大蔗农感受到种蔗的好处。同时,利用农闲给蔗农进行培训,提高甘蔗综合护理水平和单产。(林秋妮)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果县:“小加工”成脱贫大产业
“1-4月,挣了1.5万元。”5月30日,在平果县一家电子加工厂,平果县海城乡新民村贫困村民卢兴家说。 【详细】
恭城县:艾草串起脱贫产业链
5月25日一大早,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吉山村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就把艾草产品打包邮往广东。“这一箱艾条、艾绒价值2000多元,网上订购的。”合作社社长尹佐明说,“几乎每天都要发一次货,少的几百元,多的几千元。” 【详细】
宜州区:获评“中国桑蚕之乡”
5月25日,河池市宜州区被中国蚕学会第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使用期限5年。 【详细】
融水县:田螺养殖成富民产业
“拱洞乡今年建立有龙培、龙令、高武等螺狮繁育基地6个共1600多亩,田螺养殖基地2400多亩,全乡预计田螺产量达600吨,养殖户的收入会有所提高。”5月28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乡长梁太坚说。 【详细】
八步区:蔬菜种植成脱贫产业观察
贺州市八步区有“百年菜乡”之称,是广西蔬菜生产第一大县、蔬菜产业强县、秋冬蔬菜生产先进县(区),被誉为“粤港澳菜篮子”。目前,八步区年均蔬菜播种面积超35万亩,累计蔬菜总产量达60万吨,总产值超15亿元,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今年,八步区围绕蔬菜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