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2日 来源:人民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崇左4月11日电 长期以来,江州区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群众参与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和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自2016年全面进入脱贫攻坚战以来,江州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育农民合作社、产业项目带动、合作经营等方式,多策破解36个贫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目前,已经有25个“空壳村”摆脱空壳,初尝“兜里有钱好办事”的惬意。

  合作社引来项目

  江州区瞄准提升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通过第一书记的带动,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兴办各类产业项目,村集体以牵头组建或直接兴办等方式,成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或者经营性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项目的盈利,突破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瓶颈。如太平街道孔甲村由驻村第一书记带头成立了江州区大众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1000平方米的羊舍出租给当地致富能手养羊,实现集体经济有收入,解决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的现象。同时,还引导鼓励50户贫困户入股。目前该合作社羊舍已建好,种羊已到位,今年3月份开始产生效益。驮卢镇屯村村是典型的“石山贫困村”,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成立养蚕合作社党支部,挂包单位党支部筹集项目资金5.9万元,购买366张蚕床、4880个蚕蔟借给村养蚕户无偿使用,既解决了集体收入问题,也解决了贫困户无启动资金的难题。

  “目前,江州区117个村(社区)中,建立党员带动型种养合作社108个,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有55个,其中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有25个。36个贫困村中,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贫困村有29个,达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贫困村有21个。”江州区扶贫办主任张世敏说。

  村企共建促增收

  江州区境内资源富集、物产丰富,矿山、水面、山林……却长期发展不起来,原因何在

  “资金是我们最大的瓶颈,尤其是村集体的发展,更需要资金的支持、项目的支持、技术的支持。”张世敏说。

  通过考察研究,江州区决定鼓励村集体吸收或依托外来资金参股联合,对村内的山林、水面、矿产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达成收益共享协议;或者利用现有的甘蔗资源优势,依托企业开发,进行“村企共建”,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也能使部分贫困户受益,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驮卢镇那模村利用丰富的优质矿土资源优势,通过吸引外来资金联合成立崇左市江州区众力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目前以生产环保砖为主,打造生态环保型专用建筑材料。新和镇卜花村与广西大华肉牛养殖公司合作,负责发动农户提供甘蔗尾叶给企业用于制作青饲,公司按照农户提供的甘蔗尾叶量,按照一定比例奖励给村集体。目前,类似于大华公司的还有大唐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收购甘蔗尾叶制作各类专用饲料),将带动江州区内所有村屯群众有偿提供甘蔗尾叶,企业每年为合作的村集体提供5000—8000元不等的经费。

  “村企共建,不仅仅解决了企业‘无料’和村级集体经济‘空壳’问题,还能解决贫困户无经济来源问题,实现了‘一举三得’”。张世敏说。

  盘活资产有增值

  “以奖代补”、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江州区通过多形式鼓励农户积极发展各种产业,当前的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有甘蔗及其循环产业;鱼、山羊等养殖业;茂谷柑、青枣、中药材等种植业,遍布江州区36个贫困村。

  “产业兴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司、能人等进驻江州区,寻求发展路子。我们贫困村集体所有闲置的小学校舍、办公用房、鱼塘等资产就成为了进驻公司、能人的办公场所及产业发展基地。”江州区组织部副部长周子荣介绍说,目前,各贫困村以入股、租赁等形式,物尽其用,变存量为增量,把闲置资产盘活、经营,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新和镇那颜村、庆合村、卜花村等将闲置校舍进行公开租赁(有的出租给驾校,有的出租给企业办公),获取租金;濑湍镇叫城村等将旧的村委办公楼出租给种植企业,使村集体保证每年获得3000—8000元不等的收入。江南街道大村村把45亩集体鱼塘出租给本村明冲屯群众承包,合同租期10年,每年租金收入1.7万元。

  “村集体有钱了,我们村干部在村里说话、干活更有底气啰。”大村村党支部书记凌学升高兴地说。(王勇、韦芳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