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榨油师傅采用传统方法在压榨茶油。位于大山深处的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至今仍保留着用最原始的方法压榨茶油。当地群众利用火炕将茶籽烘干,将干燥后的茶籽放入水碾中碾成茶粉,榨油师傅用稻草扎成饼圈,将蒸好的茶粉做成茶饼,再放入压榨机里进行压榨,经过过滤沉淀等工序,原汁原味的茶油就可以进入群众的餐桌,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目前原生态的茶油价格由原来的80元每公斤上涨到现在的120元每公斤,仍供不应求,种植油茶树成为当地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虽然由于现代工艺的进步,传统榨油工艺已逐渐被新工艺替代,但当地却将传统的手工压榨山茶油的技术完整的保留传承下来,榨出的茶叶保留了原始茶油古朴的纯香,让远离乡村的城市人找到曾经的乡愁味道,但古法榨油面临失传的危险境地,榨油师傅最担心的是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些传统的技术,古老的榨油技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地。(通讯员谭凯兴 摄影报道)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韦义学在查看出油情况。(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唐丰志在调整压榨机里茶饼钢圈位置。(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韦义学在用稻草制作茶饼。(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榨油师傅使用水碾碾压茶籽。(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韦义学在调整压榨机里茶饼钢圈位置。(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韦义学使用古法制作茶饼,压榨茶油。(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韦义学使用古法制作茶饼前检查钢圈间隙。(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唐丰志在品尝刚榨出的茶油。(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唐丰志在检查水碾里的茶籽碾压情况。(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唐丰志在使用古法制作茶饼,准备榨油。(谭凯兴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唐丰志在火炕上烘烤茶籽。(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唐丰志在火炕上检查茶籽烘烤情况。(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韦义学在蒸茶籽粉,准备榨油。(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榨油师傅在压榨茶油。(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榨油师傅将压榨好的茶油打出。(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榨油师傅在整理榨好的茶饼。(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榨油师傅在翻看火炕上烘烤的茶籽。(谭凯兴 摄)
1月1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68岁的榨油师傅唐丰志在调整压榨机里茶饼钢圈位置。(谭凯兴 摄)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融安县]清水河鱼助脱贫
2018年1月23日,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龙纳村,人们在鱼塘里捕鱼,准备上市销售。当日,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龙纳村龙纳寨生态养鱼专业合作社第一批生态河鱼开始捕捞上市销售,抢占春节市场。融安县板榄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展生产,鼓励和扶持贫 【详细】
[融安县]赶制腊味迎新年
2018年1月22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长安镇大巷村,居民在楼顶晾晒腊味。农历“大寒”过后,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各族群众赶制腊肉、腊肠等腊味,备好年货迎接新年。腊味深受广西各族同胞喜爱,逢年过节更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食品。 【详细】
融安县沙子乡古益村:“小寒”时节忙收蔗
1月5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沙子乡古益村,蔗农将砍收甘蔗装车运往榨糖企业。当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广西将迎来寒潮、低温雨雪冰冻及大风天气过程,未来两天广西将出现大面积降温天气。融安县当地各族群众抢抓农时,砍运甘蔗,确保在寒 【详细】
融安县桥板乡“四十八弄”如仙境
1月5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桥板乡下良村拍摄的美景。当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小寒”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桥板乡四十八弄云雾缭绕,山峦叠嶂,壮乡村庄、山川随着瞬息万变的云雾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详细】
[融安县]“金桔之乡”打擂庆丰收 预计金桔产量达12.6万吨
据统计,截止2017年底,融安县累计投入产业奖补资金5200万元,金桔面积达13.3万亩,预计产量达12.6万吨,产值5.8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单项收入2000余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