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3日 来源:宁明县委宣传部 作者:周贻刚 陆铁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宁明县通过采取“成立合作社”、“政府融资”、“山林水库发包”、“发展光伏产业”、“配强村两委班子”等多项举措,强力助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稳定增收,全面吹响了脱贫攻坚战号角。截止目前,全县52个贫困村有集体经济资产或载体的达100%,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的51个。

  宁明县共有162个村(社区),其中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就有155个。“十三五”期间,宁明县共有贫困村52个,贫困人口72122人。其中2017年全县预脱贫村11个,预脱贫贫困人口16400人 ,奋斗目标20000人。如何加快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助推贫困村早日脱贫摘帽,宁明县注意抓好抓实了几项强有力举措。

  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确保集体经济收入。宁明县是“全国蔗糖生产基地县”“广西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全县甘蔗种植面积70万亩,年产原料蔗近300万吨、甘蔗尾叶50万吨,每年农民种植的玉米及其他农作物秸秆也有8万吨。丰富的甘蔗尾叶及农作物秸秆资源是牛羊养殖成本低廉的饲料来源。今年以来,该县各贫困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纷纷建立村民合作社及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养牛产业。他们利用村级集体资产以及用于肉牛养殖小区“三通”建设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采取与养殖企业合股经营或自主经营的模式,通过建设牛栏养牛、利用集体土地种植牧草等,每年按投入资金的8%-10%获取收益,既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力地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增加收入。截止2017年10月底,全县162个村(社区)均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全县引进龙头企业14家,建设规模养殖场及合作社60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4个,完成牧草种植2.3万亩,肉牛存栏2.5万头,带动贫困户10200多户。同时,全县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60多个,分布于全县13个乡镇,产业项目涉及中草药种植、特色养殖、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肉牛养殖、牧草种植、林下经济、甘蔗“双高”、边境贸易、特色水果等,有效地带动了广大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利用政府融资,扶持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该县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每个贫困村都要成立村民合作社,并给每个贫困村划拨5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用于流转农村闲置土地进行牧草种植。该县由县弘丰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各村村民合作社签订牧草收购协议,推进贫困村牧草种植,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各村村民合作社利用50万元发展资金,通过租赁丢荒坡地和利用村屯道路两旁闲置土地种植牧草,将出售牧草获得的部分利润纳入村集体收入。县农投公司及养殖企业对各村出售牧草入厂给予一定的奖励,也作为村集体收入。目前,全县已种植牧草(构树)2.3万亩,为全县肉牛产业所需饲草饲料提供了有力保障。

  采取山林水库发包形式,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宁明县不仅是广西农业大县,还是林业大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县域内水库众多。近年来,该县各贫困村通过将集体山林、水库对外发包,有效解决了村集体收入问题。如那堪镇迁隆村通过发包集体山林、水库,年承包金、租金收入达23000元。寨安乡立门村通过与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北山分场三级联营,实行股份制分红,村集体每年获得5%分红,年收入约35000元。海渊镇那才村发包林场、水库,每年获承包费17000元。目前,全县52个贫困村中通过发包山林、水库等形式获取集体经济收入的有21个。

  引进新兴产业“光伏发电”,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以来,宁明县积极引进新兴能源“光伏发电产业”,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如北江乡林芬村已建好光伏发电场地,等待并网后即可投入使用。该村光伏发电场每天可发40度电,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电量近1.5万kwh,每度电可获得0.42元的收益,预计年收入6300元。目前,该县制定了《宁明县贫困村村级光伏扶贫实施方案》,拟建设52个贫困村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每个村150KW,总建设规模7800KW。计划建设3个贫困村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每个电站分别为18417KW、21119KW、15001KW,总建设规模54537KW,总投资46752.75万元(其中村级光伏电站总投资5850万元,集中式光伏电站总投资40902.75万元)。

  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村“领头雁”的作用。该县利用今年村级“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把有文化、懂技术、能力强、作风正、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把年纪轻、有知识、懂技术的致富能人、科技带头人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不断调整和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同时,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培训、指导和管理,着力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成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坚强堡垒。通过配强村级班子和加强素质能力的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思路,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此外,该县还选派能力强、吃苦肯干的优秀干部到村里担任驻村工作队,并要求脱贫攻坚后盾单位、第一书记、指导员、包村工作队充分利用自身单位的资源优势,加强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业务的指导。 (周贻刚 陆铁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