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鹏雁 姚文忠 黄元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挂满枝头的龙滩珍珠李 王明福摄

  采摘罗汉果。

  村民在护理食用菌。 王明福/摄

  天峨核桃大获丰收。班华俭/摄

  丰收的油桃 黄元松/摄

  天峨县六排镇龙坪村万亩珍珠李果园 王明福/摄

 

  初秋时节,走进天峨县岜暮乡六美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内1000多亩柚子树果实挂满枝头,丰收在望,以前的穷山沟成了富民产业园。

  “六美”,壮话中意为“美丽沟谷”,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沟壑纵横。“地无两分平”,这是天峨地质环境的真实写照,自然条件一直制约着天峨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天峨县委、县政府创新思路,结合实际精准施策,积极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广西第一个实现区、市、县、乡四级示范区全覆盖的县份,成功打造了山地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样板。先后有广东、贵州、重庆及区内的30多个县(市、区)前来参观取经。

  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2014年,全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天峨积极响应。该县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天窗”县、水库移民重点县,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既能发展地方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路子。

  但有专家泼来冷水:以天峨的地质环境,要搞现代特色农业,难!全县干部群众思想也不统一,畏难情绪凸显。天峨县委、县政府认真调研,发现难度确实不小:县内超过95%以上区域属大高差、大坡度山地,农业基础薄弱,交通基础差,干部群众观念落后。

  天峨到底能不能搞现代特色农业县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转变观念,逐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提出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扬长避短,重点建设“特色农业县和生态旅游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努力打造出一批规模大、品牌优、效益好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思路定好了,就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一步是凝聚人心,天峨县委书记陆祥红说:“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体会,就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必须由党委、政府来主抓,统一四家班子、乡镇、部门和群众思想,形成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天峨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分管农业、政府分管财政和农业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专门的特色农业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专职办公。

  县委、县政府强力主导,再大的困难也迎刃而解。天峨健全县、乡、村工作机构,建立县四家班子成员分组联系工作机制,乡镇、村有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行包发动、包推进、包落实、包督查、包解难的“五包”办法。县分管领导经常蹲点开展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示范区,现场研究解决水、电、路等难题,有效推动全县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县先后建立起特早熟、特晚熟、特优质的“三特”山地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92个(其中县级21个、乡级36个、村级135个),实现“县有万亩、乡有千亩、村有百亩”示范基地的目标。

  规划先行,选准产业,山地经济风生水起

  必须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天峨能种植什么,能养殖什么该县认真调研,结合实际,陆祥红说:“我们综合分析天峨的气候、土壤、水质、海拔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种植方面,以龙滩珍珠李为主,核桃、早熟油桃、秋蜜桃、甜柿、百香果、食用菌、大果山楂等其他品种为辅,做到“月月有鲜果上市”;在养殖方面,依托龙滩天湖,打造中国健康水产品基地,全县生态淡水养殖面积达到14.82万亩。

  产业选定了,该种植多少,养多少天峨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县长黄正华说,天峨发展的每一个产业都有规划,坚决避免盲目跟风,脱离市场、脱离实际发展产业。该县聘请广西大学休闲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中南设计院等专业机构,按照示范区建设“五化”要求,编制相关产业规划。该县出台《特色水果发展规划》《六画山鸡发展规划》《龙滩库区渔业发展规划》《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等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系列配套文件。今年,又打造“七个十万,五个一万”产业工程,建设“两廊一带”,即龙滩—下老10万亩水果示范长廊、岜暮—六排—三堡休闲观光农业示范长廊、八腊—更新扶贫特色产业示范带。

  坡结乡的核桃、八腊瑶族乡的珍珠李、下老乡的板栗和生态鱼……不仅抓好产业规划,天峨还注重产业区域布局规划,根据各乡镇的不同特点,发展各自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现代特色农业格局。

  “今年的珍珠李全卖完了,毛收入超过20万元。”8月28日,六排镇龙平村村民隆修成初步盘点今年的收入,喜上眉梢。龙平村是“十二五”贫困村,通过万亩珍珠李核心示范区建设,带动500多户成功脱贫摘帽。

  规划得当,让农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天峨县山地经济风生水起。目前,天峨现代农业示范区面积达17.99万亩,其中核心区37798亩、辐射区40864亩、拓展区10.12万亩,产业主要有珍珠李、油桃、柑橘、茶叶、核桃、库区养殖等。现代特色农业已成为天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对贫困户的覆盖率达81.6%。

  加大投入,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苗木全部由政府“埋单”,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八腊瑶族乡益民果蔬合作社理事长王明松说:“政府这几年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14年之前,天峨对种植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和移民户给予全额苗木补助,对其他群众给予50%的苗木补助;2014年以后,对所有种植户给予全额苗木补助。

  苗木补贴只是天峨扶持特色产业的举措之一。该县财政将“三特”农业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600万元以上,整合部门涉农资金8000万元以上投入示范区“四网”(水网、电网、路网、林网)建设,示范区苗木、打坎、肥料等全部由政府“埋单”,政府还对基地其他建设、技术培训及病虫害防治等给予补助。

  在八腊瑶族乡五福村,一条环山水泥路修到坡顶,又蜿蜒到坡底。沿线并没有村屯,只有成片的珍珠李。天峨县花费不少资金修这条路,就是为了方便农民上山种果。在山地发展特色产业,其实就是“产业上坡”,天峨配套实施水电路“上坡”工程,改善山地生产条件,激发群众种养积极性。

  今年上半年,该县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整合资金在示范区内硬化道路277公里,并完成水利建设33.5公里、电力建设37.8公里。

  在自治区科技厅的帮助下,八腊瑶族乡下田洞屯群众组成合作社,种植150亩罗汉果。虽然村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玉米,罗汉果是第一次种,但他们信心十足。村民崖道前说:“水分、土质都是自动监测,发生病虫害有专家出手,收成有保障。”自治区科技厅推广的水肥一体化农业云平台让大家吃下定心丸。

  示范区创建注重科技创新。该县与中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研究技术改良、生产标准、品种更新及开展农技培训,集合科技元素,不断提升示范区科技水平。推行“专家特派员”制度,整合涉农技术人才169人,聘请县、乡、村农民技术员119人,采取包乡镇、包村屯、包基地的办法,实现县、乡、村示范区技术人员全覆盖,确保跟踪服务到位、种苗源头监管到位。

  创新经营,发展电商,特色产业效益倍增

  “通过合作社经营,采取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产量提升、价格提高、效益倍增。”八腊瑶族乡兄弟果蔬合作社负责人说。作为珍珠李的原产地,八腊的珍珠李主产区大多采取合作社模式运行。天峨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极大提升了特色产业的效益。

  引进龙头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以农户土地入股“底金+分红+劳务收入”、农户土地合作“公司+合作组织+农民”等土地流转方式,实现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该县流转土地参与示范区建设达6.2万亩,成立农民合作社252家、家庭农场262家,培育龙头企业28家,形成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企业和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生态循环发展。建立产品质量标准、质量生物农药的监测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三大”体系,通过生物农药的应用、物理诱虫设施的安装等病虫害防治技术,达到无公害生态产品标准要求。引导群众利用果园管护、修剪、间伐所产生的枝桠杂材作为食用菌原料,菌渣还田,循环利用。

  农旅结合开发。8月12日,2017年珍珠李节在向阳镇举行,吸引了3.5万名游客,现场卖出29吨珍珠李。天峨把农家乐、农业观光、农业采摘与示范区统一规划,促进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旅游扶贫示范店6家、二星级以上农家乐35家。

  “互联网+农业”打开销路。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搭建“互联网+农业”平台,引进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打造“空店”精准扶贫模式升级版——穗片土货·空中农贸市场2.0版,建立全国首个“穗片科技”大数据平台,构建信用保障体系,解决农产品“上行之路”市场准入问题。目前,该县参与销售的区内外企业达40多家,微商1000多人。今年通过电商销售珍珠李超过一亿元,珍珠李成为排在广西前列的电商水果品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