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30日 来源:玉林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养殖二区已建成8个鸡舍,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600万元。

  【新闻提示】兴业县葵阳镇是养殖大镇,把传统产业做实、做大、做强,是该镇发展扶贫产业的主攻方向。近日,记者在青山环绕的葵阳镇扶贫产业生态园养殖一区看到,养殖区前郁郁葱葱的80亩果树长势喜人,新建的3栋猪舍整齐划一,走近闻不到臭味,也看不见粪水四溢,园区绿色发展的势头令人欣喜。

  近年来,该镇在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突出特色、坚持规模效应、坚持市场导向,通过整合有效资源,建设葵阳镇扶贫产业生态园,千方百计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径。

  生态扶贫 让“青山”与“金山”兼得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中的重中之重,实施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是我镇产业扶贫的模式和方向。规模养猪,难免会产生粪污处理难问题。而种养结合,是一把开启资源循环利用的‘钥匙’,能让我们实现‘青山’和‘金山’兼得。”葵阳镇镇长钟馥全说。

  为加快全镇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去年以来,葵阳镇规划建设镇扶贫产业生态园,将分散的扶贫产业集中在生态园统筹发展。

  扶贫产业生态园规划用地500多亩,由3个养殖区组成。其中,由旧县、葵联、葵西等3个贫困村联合建设的扶贫产业养殖园为一区,通过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投资5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20亩的猪场,并种植沃柑、砂糖桔共80亩,规划秋种连片马铃薯400亩;泉江村水湾江专业合作社养殖产业园为二区,占地50亩,共建设8个标准鸡棚达1万平方米,规划养殖三黄鸡24万羽;第三养殖区由泉江、新荣、旧城、龙口等4个贫困村联合建设,同样以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目前,养殖一区、养殖二区已建好投入使用;第三区正在建设中。

  目前,葵阳镇扶贫产业生态园共整合7个贫困村1454户贫困人口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共746.61万元,以及7个贫困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170万元。

  记者看到,扶贫产业生态园3个养殖区的相互距离只有几百米,使园区做到了集中规划、有效管理。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把养殖产生的猪粪制作成有机肥,满足了各种果树的生长需求,也有效解决了养殖业污染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抱团发展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以前都是单打独斗,现在抱团发展不仅能把养鸡产业做大做强,也能帮助村里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彭家亮养了20多年肉鸡,是泉江村的养鸡大户,去年和本村的彭卡、彭启绵等11个养鸡大户每人投入17万元,在上级部门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建设了泉江村水湾江生态养殖合作社,这也是葵阳镇扶贫产业生态园的第二养殖区。

  建设过程中,泉江村帮扶单位自治区侨办落实10万元帮扶资金,为养殖园做好“三通一平”;市金融办为9户帮扶贫困户每户落实帮扶资金1万元,另有2户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各获得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11户贫困户将19万元资金以入股的形式加入泉江村水湾江生态养殖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抱团发展养殖业。

  “这11户贫困户入股到合作社,不仅每年可获得分红,11个养殖专业大户还通过‘一对一’的帮扶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带动他们一起发展生态养鸡。”泉江村村支书彭广绵说。

  2016年9月,泉江村水湾江生态养殖合作社建成2个鸡舍并投产,养殖三黄鸡3万羽,产值达90万元。目前,8个鸡舍已全部建好,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出栏肉鸡24万羽,年产值将达600万元。

  据了解,3个养殖区运行模式主要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合作社与专业种养殖公司合作,公司提供生产资料、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回收产品等一条龙服务,节约劳动成本,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领取分红、到生态园就业等增加收入,实现持续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