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7日 来源:南丹县人民政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丹县是广西西北重要门户,全国重点矿区,传统经济强县。十八大以来,南丹县全面贯彻发展新理念,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全力推动转型升级,不等不靠,立柱架梁,先行先试,创新“六打造六突破”模式,即:着力打造中国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区,打造中国白裤瑶协调发展示范区,打造石漠化地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打造洞天酒海名酒文化城,打造黔桂走廊国家园林城,打造南国丹城·避暑胜地特色旅游名县(以下简称打造“三区二城一县”);在工业园区上突破、在示范农业上突破、在县域旅游上突破、在特色城镇上突破、在美丽乡村上突破、在机制创新上突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成效显著,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验区雏形清晰显现。

  据统计,2016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07亿元,增长6.7%;财政收入8.63亿元,增长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7亿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87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81元,增长7.9%,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依托优势 突出重点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工业园区拓展新优势。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和南丹县龙马工业园区南北呼应,互为犄角,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擎天“脊梁”。

  河池·南丹工业“百亿”园区强劲发展,园区企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该园区是国家火炬计划基地、广西A类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一是科研力量雄厚。园区企业与北京有色金属总院、江西理工大学等15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已建成校企联合产学研基地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家、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1个,等等,科技引航成为园区最显著的标签。是工艺国际领先。南方公司挥发窑富氧熔炼技术、氧化锌脱硫技术、锌浸出渣浮选银综合回收技术、铜镉渣综合回收镉及全自动生产线技术、铜渣综合回收生产硫酸铜技术、富氧侧吹熔炼等6大核心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仅富氧侧吹熔炼锑技术项目,年可实现产值27.55亿元,上缴税金5669万元。是生态环境一流。坚持打造生态园区,南方公司、吉朗公司投入绿化资金达8000多万元,建设花园广场、人工景观湖、林荫绿地,建成绿地面积达800多亩,建成全区最具代表性的“花园式”生态工厂,园区生态建设水平走在了全国冶炼行业前列。先后获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中央环保督察组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充分肯定。四是企业成为标杆。南方公司与长沙有色金属研究设计院等国际顶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高薪柔性引进国际、国内顶尖专家和人才进行科研攻关,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工艺技术,公司成为引领世界冶炼技术革命的标杆。公司生产的“麒麟”牌铅锭和锌锭分别在伦敦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登记注册。2016年公司年产值超过80亿元,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排名第七名,已成为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五是经济效益良好。“十二五”期间园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工业增加值108亿元、税收3.7亿元。2013年成为河池首个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的园区。2016年在困难形势下仍实现工业总产值100.41亿元,贡献突出。园区将重点推动南方公司、吉朗铟业等企业发展,通过实施次氧化锌综合回收锌铟银循环经济、3万吨锡冶炼、5万吨再生铅资源综合回收、20万吨电解金属锰等项目,到2018年园区产值将突破200亿元,力争到2020年,园区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南丹县龙马工业园区加快打造,成为转型升级的新一级。按照两条腿走路、多元化发展思路,采用带状组团、一区多园模式,于2013年在北部开辟建成的龙马工业园区,一期控规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家。园区按照广西A类园区打造,预计到2020年园区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南丹将成为广西为数不多同时建成2个产值超百亿元工业园区的县域。一是打造广西最高端的白酒产业园。丹泉酒业年设产能达7万吨,是全国唯一一家生产多种香型白酒的企业,其产品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酒”等荣誉;“洞天酒海”景区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藏酒洞,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丹泉酒业产值达28亿元,丹泉酒业正朝着集高端白酒酿制、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小镇、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宜居、宜商、宜游5A级旅游景区转型,力争到2020年打造形成100亿元产业。二是打造碳酸钙产业园。南丹县碳酸钙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已探明储量达2500多万吨,南丹碳酸钙产业已纳入广西千亿元产业规划。目前,已有南丹县联丰矿业有限公司、科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具备规模以上企业入驻,年生产能力达120万吨。其中,联丰公司年产碳酸钙粉体30万吨,食品钙粉体达5万吨,2015年被评为“广西二十强碳酸钙企业”。其年产200万平方米PVC高分子板材生产线将生产广西目前唯一的碳酸钙深加工最高端产品。三是打造大理石板材产业园。芒场镇、六寨镇等地拥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灰色系列目前是高档石材的主色调,每平方米在350元以上。2016年12月,联丰公司年产500万平方米大理石板材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四是打造水泥建材产业园。园区进驻水泥粉磨企业2家,年生产能力140万吨,九龙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项目已建成投产;虎鹰公司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已开工建设。五是打造食品加工产业园。已引进南丹县中科群源公司加工富硒米、油茶等,引进瑶家庄合作社加工巴平米及粮油,引进戴膳坊公司加工长角辣椒,引进六龙茶业加工茶叶。六是打造药品加工产业园。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种植条件,规划建设药品生产加工园区,引进大型药业企业集团进驻南丹发展中草药、壮瑶药,建设生产基地,进驻园区进行深加工。

  示范农业夯实新路径。以自治区级南丹绿稻花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引领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实现全覆盖,特色农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示范区全域覆盖。2016年,全面启动县乡两级示范区创建13个。南丹歌娅思谷森林生态示范区、南丹猕猴桃产业示范区被认定为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南丹瑶鸡林下生态养殖示范区、南丹六龙茶产业示范区被认定为广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二是知名品牌走向全国。南丹县巴平米、富硒米、烟叶、六龙茶、黄腊李、红心猕猴桃、长角辣椒、南丹瑶鸡等名特优农产品享誉区内外,被授予“中国长角辣椒之乡”、“中国瑶鸡之乡”、“广西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等称号。“六龙茶”荣获中国(成都)国际博览会金奖。南丹巴平米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2016年,南丹县成为广西首批、河池首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是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75家、家庭农场29家。建立了巴平米、富硒米、六龙茶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了以南丹兴农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中科群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为骨干企业的现代化产业经营主体,带动了农业快速发展。建立“农业+景区、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模式,推动南丹农业走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转型发展之路。四是东方“普罗旺斯”雏形初具充分利用气势磅礴的世界最大洼地梯田,尤如山巅蓝宝石的拉希国家湿地公园、浪漫热情的格桑花海、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古老悠远的农耕文明、优雅恬静的宜居乡村等等元素,以巴平万亩梯田景区为核心,打造“东方普罗旺斯”景区,目前已初具慢节奏的休闲模式,巴平下街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广西农业生态旅游村”称号。2016年景区接待休闲式、体验式游客达30.5万人次,营业收入3800万元。

  县域旅游取得新突破。以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园和丹泉洞天酒海两个国家4A级景区为引领的县域旅游成为全区旅游发展的一匹“黑马”,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支点。一是打造“中国西南地区旅游黄金支点”利用地处贵州、四川等西南诸省出海要塞,1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贵州省平塘县世界最大望远镜、罗甸县全球最大的水上漂浮走道、荔波县世界自然遗产地,广西环江县世界自然遗产地、巴马县世界长寿之乡、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世界地质公园等6大世界级旅游景区环抱的优势,结合自身世界白裤瑶风情园、世界最大天然藏酒洞、世界地热原汤温泉等3个世界级旅游品牌和中国南方避暑度假胜地、中国最美彩色梯田、中国炼丹遗址公园、中国黄腊李之乡清水河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等6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加强与周边县市的旅游合作,促进旅游资源互补、联动发展,将南丹打造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旅游黄金支点”。打造世界白裤瑶旅游扶贫示范区。依托世界白裤瑶民俗文化优势,创新“旅游+”旅游扶贫模式,广西东谋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民俗文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直接带动780多户贫困家庭3300多人实现增收脱贫,被列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南丹将投资30亿元,实施“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项目,将项目建成国内的“五个典范”:全国旅游经济跨省合作的典范、全国旅游扶贫的典范、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典范、全国民俗文化保护的典范、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典范,促进贫困群众以自身资源参与旅游开发,带动1.5万名白裤瑶贫困群众彻底搬离穷窝、拔掉穷根、实现致富、共圆小康。三是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丹已成为全区为数不多拥有2个国家4A级景区的县份。目前,全县还拥有国家3A级景区3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民俗特色旅游县”和“中国最佳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等称号。下一步,南丹县将加大旅游发展力度,新增国家5A级景区2个、国家4A级景区2个,5A级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基地1个,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四星级和三星级乡村旅游区10个,五星级宾馆2个,实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环境全域化,打造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特色城镇实现新发展。工贸重镇、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率45%,城镇化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一是城镇建设提质。全力提升城市品位,成功创建广西园林县城、广西森林县城、广西卫生县城,正在创建全国园林县城,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成为全区典型。第七、八、九届连续三届获得自治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特等奖。同时,成功打造自治区级车河工贸特色小镇、里湖旅游小镇、芒场和六寨产业小镇。近年来,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现场会、自治区村镇工作会等先后在南丹召开,南丹城镇建设经验向全区推广。二是产城融合提速。丹泉集团不断转型,走出一条从单纯白酒酿制企业—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洞天酒海4A级景区—特色小镇—县域经济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之路,正在建设的 “丹泉特色小镇” 规划面积3.16平方公里,投资总额50亿元,打造丹泉酒文化工艺体验园、丹泉文化旅游创业园、万国酒文化风情园、羊角山养生公园、莲花山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等5大部分,与洞天酒海景区连为一体,提升达5A级景级标准,实现白酒酿造、工业旅游、特色小镇、休闲旅游的多元转型和互动发展,成为广西产城融合发展的经典。

  美丽乡村展现新面貌。一是打赢脱贫攻坚首战。2016年全年13个贫困村、3005户贫困户、12086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0.3%,完成自治区、河池市下达的年度任务,顺利通过自治区“双认定”核验。二是巩固“清洁乡村”成果。全县各乡镇村屯都配有垃圾处理设施,保洁员2172人,财政兜底保证保洁员基本工资。稳步推进第一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断提高。三是完善“生态乡村”建设。2015年以来,完成 “村屯绿化”1525个;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7处,饮水净化项目67个,解决2.23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村屯道路硬化97条726公里。

  健全机制激发新活力。一是健全稳定增长机制。健全科学的制度、规划、实施等发展机制,全县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1∶68∶21调整为2016年的12∶46∶42。二是健全生态安全发展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加大企业技改、植树造林和综合治理等,筑牢刁江源头、西江上游良好的生态屏障。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大规模矿业秩序整治活动,坚守南丹是全国、全区重点矿区的安全底线、红线,南丹上千年形成的重金属污染取得阶段性防治成效。打造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始终注重优秀企业家团队建设,培育出了周南方、吴荣全等一批爱国奉献、思维敏捷、持续创新、敢立潮头、有社会责任的本土优秀企业家代表。四是健全深化改革机制。全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有色金属和碳酸钙、大理石板材等产业致力于打造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现代特色农业致力于发展富硒、有机、生态、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全县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在全区开创性地推出洞穴使用权挂牌,推动丹泉酒业成功打造洞天酒海国家4A级景区。将县级支配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优先配置给南方公司等强优企业,助推企业发展。创新多元融资机制。采取“政府债券+银行贷款+中央资金”的融资模式筹资4.15亿元,启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利用移民搬迁补助金撬动融资平台融资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50亿元,启动移民搬迁与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打造南丹产业融合西部新城。

  把握困难 直面问题 加快县域发展新步伐

  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南丹是广西西北的重要门户,是四川、重庆、贵州进入广西的咽喉要塞,是南宁到贵阳的中心节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但在全区的功能定位不够凸显,扶持政策、项目、资金投向力度不够大,与接壤的贵州荔波等县相比,发展相对缓慢。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南丹县是矿产资源大县,为避免步入资源枯竭的老路而一直极力推动转型升级,但南丹县获得上级的扶持力度不够大,仅列为石漠化天窗县,加大转型、成功转型仅靠一县之力难以为继,急需自治区层面在战略上、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给予全方位、系统性扶持。

  矿产资源保障度低,企业身处两头难困境。南丹是矿产资源大县,绝大部分矿产资源都由柳州华锡集团掌控,园区企业本地资源占有率极低,90%以上的生产原料都是从国外、区外购进,企业不得不在生产原料“两头难”的境况下与市场博弈。

  企业用电价格偏高,严重削弱企业竞争力。园区企业每年用电量近20亿,而电力成本占到生产总成本的56%以上,然而园区现行用电价格0.62元/度,高于区内相关地市,毗邻的贵州省电价低至0.42元/度,造成生产成本高,削弱企业市场竞争力。

  历史欠账多,白裤瑶扶贫难度大。如千年的采矿历史遗留的环保问题,村屯道路建设硬化问题,白裤瑶聚居区62%群众的绝对贫困问题等,成为发展县域经济亟待弥补的短板。

  加大整合 积极推进 未来发展新方向

  未来,南丹县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和河池市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重点推动南丹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验区上升为自治区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三区二城一县”。通过努力,到2020年,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6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旅游等服务业占GDP比重明显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收入水平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3%;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基本形成农产品主产区空间布局。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碳排放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水质达标率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68%。改革合作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幅增加。外向型经济初现成效。

  新希冀 新蓝图 携手创新发展“新南丹”

  南丹县全面贯彻发展新理念,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创新“六打造六突破”模式,目前南丹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验区雏形已初现。南丹县希望上级能将南丹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实验区提升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层面统筹推进。

  在发展战略上重视。将南丹作为全国、全区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实验区、广西面向西南诸省开发开放的“桥头堡”、黔桂两省区联动发展、互动共赢的合作区,南(南宁)贵(贵阳)中心区域创新发展的新支点,提升南丹县在全区的地位。

  在创新机制上放权。支持南丹“撤县建市”,将南丹纳入“自治区直管县”范畴,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让南丹先行先试,释放南丹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在扶持政策上倾斜。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开放开发政策、民族自治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重点倾斜、优先照顾,激发南丹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在重大项目上优待。在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上向南丹倾斜,在有色金属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审批上提速,加快南丹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在脱贫攻坚上照顾。南丹白裤瑶67.2 %的贫困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是新华社设在广西的两个脱贫监测点之一,白裤瑶不脱贫,就会影响到全区乃至全国的脱贫,紧靠有限的一县之力难以完成,需要自治区、河池市的大力扶持和重点照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