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9日 来源:柳州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安太乡林洞村培科屯迎同年现场。(覃天阳 韦鼎标 龚祥友 摄)

  在大年乡“姑娘节”,苗族小姑娘打着花伞“游圈”。 (龙林智 摄)

  游客在七彩农场风车巷中照相留念。(龙涛 摄)

  在良寨乡培洞村芦笙坪,小姑娘们在跳芦笙舞。 (龚祥友 欧阳宇鹏 摄)

  柳州消息(通讯员龙涛、龚祥友、欧阳宇鹏、龙林智)赏花灯、吹芦笙、跳踩堂舞、打同年、赶坡会……春节放假期间,各式各样的活动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各乡镇村寨轮番上演,让游客过上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据统计,截至发稿全县总共接待游客29.78万人次,同比增长8.12%;旅游总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14.53%。

  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于201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七,在不同的乡镇举办,是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烈、禳灾祈福、鼓舞斗志、交流感情、集体聚会娱乐的盛大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芦笙踩堂、斗马、斗鸟、打同年等众多活动。

  春节期间,融水县首届迎春灯会试灯,以苗家生活和时尚元素为素材的10余组灯组和千万盏氛围灯缤纷亮相,为节日增添了璀璨的色彩。据了解,本届灯会展期将持续至农历二月二。此外,七彩农场举办了首届风车节,众多五彩缤纷的塑料风车组成不同主题的景观造型,分布在农场的各个角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除了灯会和风车节,在融水大苗山,逢年过节不能少的就是赶坡会、打同年等民俗活动。大年初一,安太乡一带的侗族村寨举行传统“帽告”( 当地传说中能给人带来幸福安康的吉祥神)闹新春活动,男性青少年脸蒙棕树皮扮成“帽告”,走街串巷,闹新春,象征驱邪赶魔,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帽告”通过与其他青壮年相互涂泥巴,为新年增添欢乐。涂泥巴迎新年是当地一项传统活动,人们认为身上泥巴越多来年就越幸福。安太乡培科苗寨举行传统“英雄”闹春活动。青壮年男子身披被褥、毯子,手持“宝剑”扮成“驱魔英雄”,于街巷和新春的田野上奔走呐喊,象征驱邪赶魔,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年初三,大年乡迎来一年一度的“姑娘节”,当地数百苗族和侗族未婚女性穿戴节日盛装和饰品,打着花伞绕圈游走,展示服装、饰品和女红等女性之美,接受众乡亲和游人的品评,为新春佳节增添亮丽色彩。2月4日,广西和贵州两省区23支苗族芦笙队齐聚在两省交界的良寨乡培洞村,进行芦笙比响大赛。男子吹奏芦笙,女子跳起芦笙舞,欢度一年一度的培洞村正月初八苗族坡会。正月初九,安陲乡乌勇苗寨举行传统的“芒篙节”。几十名苗族男青年装扮成传说中的“芒篙”,奔跑在大街小巷,给行人涂脸、摸头、握手,向人们传递新春的祝福。相传当地苗族祖先用古树刻成面具,披着芒篙藤制成的蓑衣,脸上涂抹黑灰扮演野人,成功抵御山匪的侵扰。此后每年都要恭请“芒篙”参与芦笙踩堂舞,祈求好运多福。“芒篙”双手涂锅灰,拍到别人身上代表祝福之意,芒篙节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月7日,县芦笙协会到安太乡林洞村培科屯开展打同年联谊活动。打同年是该县一项流传数百年的大型民族传统联谊活动,一般为两个村之间约定进行,举行时间大多定在春节正月期间,双方互称同年(即朋友之意)。打同年活动丰富多彩,一般进行2夜3天,包括进村仪式、吹芦笙跳舞联欢、百家宴、欢送仪式等,对促进当地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部分苗寨开展传统的“赉(音:lài,意为讨要)糍粑”贺新年活动。村民们用锅灰抹着花脸,敲锣打鼓地挨家挨户唱诵祝福歌,庆贺新年。主家则送给他们糯米糍粑、酒肉、水果等食物,欢欢喜喜庆祝新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