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9日 来源:来宾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蒙村镇积极引导贫困村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图为1月5日,该镇银峡村委朗村村民覃业杆在菜地摘菜。(特约摄影记者 盘摄波 摄)

 

 

 

 

  2016年,为了完成好“全面深化精准扶贫”这道必答题,兴宾区开展脱贫攻坚大会战,负重前行,砥砺前进,把项目向贫困乡村倾斜,把资金向贫困乡村聚集,把精力向贫困乡村集中,把扶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给全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经过一年来全区上下攻坚克难、齐心协力地工作,兴宾区脱贫攻坚首战告捷,16个贫困村、2385户贫困户、1.0046万贫困人口完成了脱贫摘帽工作。

  路通财通民心乐

  “这条路去年11月份通车后,村里出行条件改善了,种植水果、蔬菜的人也增多了,整个村已经形成种植产业规模。”1月5日,站在自家的菜花地里,蒙村镇银峡村委朗村村民覃业杆一边把摘好的菜搬到菜筐里,一边向笔者介绍说。

  覃业杆的一部分菜地就在这条刚开通不久的“致富路”旁边。每天凌晨一点,他的小三轮就和村里的十几辆车一起出发,经过20分钟的车程把新鲜的蔬菜运送到市区各个批发市场里。“我自己有5亩菜地,每亩年收入能有4000元。”覃业杆乐呵呵地说。

  朗村有32户贫困户,目前已经有一半贫困户实现脱贫,这是2016年区扶贫办组织实施的“屯屯通”道路建设给贫困村屯群众带来“财路”的一个实例。在兴宾大地,还有无数的人因为道路的畅通发展自己的产业,修通了自己的“致富路”。

  2016年9月份以来,区扶贫办计划投入1.3亿元,组织修建176条村(屯)级道路共计333.82公里。目前已完成73条共计126.14公里的屯级道路修建,余下103条共计207.68公里道路也正在紧张施工中。

  “我们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在今年5月31日前完成所有道路修建,给老百姓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站在三五镇群安村委平安村至白道村的道路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韦宗礼说。

  路通财通,道路通百业兴。平坦整洁的“屯屯通”道路,把“发展路”“富裕路”修到了农民群众的家门口,让更为通畅的道路服务每一个村民。

  挪出穷窝奔小康

  去年11月15日,凤凰镇水韵铭府小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住户,来自各村屯的47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215人,从区发改局和凤凰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人员手中领取了钥匙,住上干净明亮的新房子。此外,迁江镇建江小区、印山豪庭小区也陆续迎来新住户。

  去年,兴宾区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打赢全区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程,通过“早谋划、早把关、早落实、早保障”,采取以购代建的模式,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去年,该区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总投资2.18亿元,计划搬迁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3000人。截至去年11月底,已完成项目投资2.08亿元,实现专项融资1.35亿元,176户724人已签订搬迁协议书并搬迁入住。同时,占地148亩、预计总投资7.2亿元的城区“老乡家园”集中安置点项目也全面开工建设。扎实有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兴宾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绩在自治区排名第二。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为科学解决搬迁户迁后生产生活问题,兴宾区免费安排搬迁贫困户到农民工创业园开展适应性技能培训,实施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新建城南幼儿园、中小学等,为搬迁移民户的子女提供教育保障;在搬迁户迁出后,引导推广“小块并大块”“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转模式,增加搬迁户土地收入;建立易地搬迁贫困户精准脱贫档案,对符合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条件的对象,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确保群众家庭、工作“两不误”。

  “以奖代补”助脱贫

  去年,兴宾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打造蒙村镇幸福里庄园100亩葡萄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00户贫困户与基地签订了合同,每户以扶持资金5000元入股认购葡萄种植面积1亩,收益率按年收益40%计算。

  而在城区另一个方向的桥巩镇,投资1亿元占地5200多亩的广西红河红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里,沃柑和砂糖橘种植产业扶贫基地已有132户贫困户以2000元扶持资金入股,公司按平均年收益33%给他们计算收益。

  2016年,兴宾区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点,把“以奖代补”项目作为实施产业脱贫的“新引擎”,推行“以奖代补”到户扶持,激发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区形成了葡萄、柑橘、蔬菜、桑蚕、肉牛、肉羊、生猪等特色种养产业,覆盖全区所有贫困村,助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22日,全区共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870.8254万元,受益贫困户达7841户31549人。产业“以奖代补”项目种植类为10928亩,其中新种植亩数为8532.8亩,低产改造种植亩数为2395.2亩;养殖类中家禽为27.7406万羽,家畜为14911头,水产类为182124.4公斤。

  此外,该区还采取政府引导,合作社(企业)、银行和贫困户三方协议的形式,鼓励合作社(企业)通过吸收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保持贫困户所得的收入(分红)不低于入股资金的8%计算,确保贫困户收入平稳。目前,全区已有52家合作社和36家企业申请参与贫困户委托经营工作,其中5家企业和4家合作社通过评级授信,共获得入股资金5251万元。□李秋芬 谢廷辽 何睿祖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