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9日 来源:左江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十一"黄金周期间,大新县德天瀑布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每天停满旅游车辆。覃志婉摄

  “过去我们村可以说是‘脏乱差’,村民捂着鼻子过日子,许多人都想往外搬。现在环境好了,不仅在外工作的本村人纷纷返乡建房,而且一拨拨的外地游客也呼朋引伴前来旅游,让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10月3日,大新县桃城镇浓沙村村民黄日相说,自豪感写满了整张脸。

  浓沙村距离大新县城只有几公里。在村里经济能人覃民的带领下,浓沙村成立了浓沙乡村旅游发展公司,以“党建+农户入股+公司运作”的方式合作开发乡村旅游。截至目前,公司已接待游客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0万元,村里的35户122名贫困村民实现了脱贫目标。

  在全域旅游思路导向引领下,大新县以生态资源和民族风情为依托,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为贫困村民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让资源发挥真正优势

  大新县森林覆盖率达65%,景色优美,素有“百里画廊”之称,是广西首批20个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之一。如何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变成经济优势,让旅游助推扶贫攻坚,一直是大新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思考的问题。

  “要按照崇左市委提出的全力做好‘两篇大文章’的要求,按照‘扶贫为本、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充分结合当地特色,选择符合本地旅游资源的方式,充分挖掘好当地的资源禀赋,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崇左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赵丽在全县旅游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大新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新思路。

  “发展全域旅游,要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以‘支部+农户入股+公司运作’的经营方式,党支部牵线搭桥引入专业化公司,农民既是股东,又是农家乐经营户,真正与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大新县县长玉明金介绍。

  思路决定出路。大新县依托玲珑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文化、神秘奇特的跨国边关风情,顶层设计,以“七个打造”为切入点,着力打造旅游扶贫品牌。在全域旅游思路下,大新县以生态资源和民族风情为依托,为贫困村民打通另一条通往脱贫致富的大通道。

  大新县制订《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生态乡村示范点。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成功地以2520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撬动1.32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实施村屯道路、民宅风貌改造、沿途美化绿化等项目建设,让大新处处“山常青、水长流、花长开”。大新县打造的全长38公里、连接两个乡镇、23个自然屯、辐射1万多人的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带,把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一座座古朴村庄串点成线,全域旅游初具规模和格局,达到“让美丽回归家园,让群众直奔小康”的目标。

  大新依托德天瀑布“一瀑跨两国”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造中国第一个国际旅游合作区。去年11月6日,中越两国正式签定《合作保护开发德天(板约)瀑布旅游资源的协定》,为大新县打造国际旅游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湖南天下凤凰公司、携程网、国家大剧院、国家地理杂志等多家企业在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联合打造世界第一台跨国实景演出项目。加快硕龙口岸升格进度,建设广西边民互市示范区、中越旅游购物商贸街等,建设国际出入境旅游大通道,硕龙口岸有望明年获批升格为一类双边性口岸并开通跨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德天互市贸易点已成为游客购买东盟特色旅游商品的主要地点。

  精心打造旅游品牌

  打造原生态品牌。大新县依托明仕百里山水田园风光,黑水河原生态山水风光、恩城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下雷和小明山区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着力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最美的乡村旅游景区:恩城乡以古摩崖石刻为依托的凤凰岭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项目、福隆乡四季花城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五山乡"三天两夜"探秘之旅建设项目、全茗镇以古代壁画为依托的乔苗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那岭乡以龙宫洞为代表的龙灶枧木部落"乡村旅游景点建设项目、昌明乡以苦丁茶为依托的苦丁叶体验游,还有龙门乡苦丁康谷项目等,形成"乡乡有旅游项目,村村有乡村旅游景点。"

  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大新县依托土司文化、壮族文化,在明仕景区建设15幢独具匠心的壮族风情建筑,制作以宝圩板价壮乡文化、龙门高腔"诗雷"山歌为典型代表的壮族民间舞蹈和民俗文化表演,每年吸引80多万名游客,着力打造民族原创音乐,培育了获得广西民歌传播形象大使的木棉组合;建设宝圩乡板价村打造"短衣壮"民俗风情村,修复雷平安平土司衙门、宋代壮族首领侬智高安兵城、养利古城、小玲珑文化园等文物古迹,保护好下雷"霜降节"、硕龙"三一五建街节"、大新侬侗节等民间传统节日,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文化元素。

  打造旅游扶贫品牌。大新县始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创新实施"支部+农户入股+公司运作""龙头景区+农户经营"等帮扶模式,建设崇左市第一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将23个示范点串联起来,打造形成"村在林子、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旅游示范长廊。据统计,近两年,大新县通过旅游扶贫直接脱贫人口达1万多人,乡村旅游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目前,大新县在实施全域旅游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特色农家乐、林家乐、家庭旅馆等800多家,避暑休闲农家1000多家,涉及旅游农户达到3000多户,乡村旅游接待床位达到6000张。

  为全域旅游夯实基础

  编织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路网。"十二五"以来,大新县交通运输系统全力推进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着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崇靖高速公路大新段建成通车,大新至驮卢二级公路全面进入路面施工阶段,雷平至下雷二级公路二三期工程、龙州至科甲二级公路大新段竣工通车。实施61条共418.3公里的村级道路和329条共349.15公里的屯级道路硬化建设,全县建制村通畅水泥(沥青)道路达98.5%,比"十一五"末增加54.3%,为拓展全域旅游大格局夯实了基础。

  彻底优化旅游大环境。大新县坚持坚持硬件与软件建设并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立大新县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和大新县旅游综合执法大队,制定出台《大新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工作方案》,聘用专门保洁员落实对公路沿线、各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进行日常保洁,健全旅游服务咨询信息网络,设置中、英、越三种语言对照的交通指示牌、旅游咨询服务站、服务监督电话等,在大新旅游网开辟"诚信公示区",设置"旅游动态""游客评价"等栏目,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全县形成了"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大新县全域旅游强化了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联合和整合。依托资源优势、生态优势,通过整合资源,有序引导和政策支持,旅游扶贫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黄轩介绍说。

  今年1-8月,大新县共接待游客404.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27%;旅游综合收入33.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6%。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