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1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陆明翔 李翔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以来,宁明县抓重点、啃难点,下大力、出实招,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力争全年完成10个贫困村、23405个贫困人口的脱贫摘帽任务,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开局之战。

  ——注重规划先行,精准实施脱贫摘帽工作。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三五”期间贫困村脱贫出列和贫困县脱贫摘帽时间表,其中2016年自我加压将脱贫出列贫困村由5个增至10个,脱贫人口由19600人增至23405人。同时,各乡镇、各部门以及各专职小组围绕全县脱贫攻坚时间表,也制定了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易地搬迁、产业扶贫、贫困村脱贫出列等各专项方案,倒排时间表,“挂图作战”,确保年底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破解脱贫瓶颈,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该县从改善水、电、路、房、通信等基础条件入手,以道路交通为重点,加大投入,改变落后条件,破解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瓶颈。2016年,全县计划完成10个脱贫摘帽贫困村中20户以上自然村屯道路硬化127.6公里,解决饮水困难群众1.3万人,改造危房655户,开通网络宽带2个行政村。

  ——决战“五大战区”,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去年,该县根据宁明产业布局和地貌特点,把全县农村贫困地区划分为蔗区、林区、景区、边贸区、现代农业区等“五大战区”,制定了“五大战区”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实施糖业扶贫、林业扶贫、旅游扶贫、边贸扶贫和现代农业扶贫,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进区域整体脱贫。在此基础上,该县创新扶贫产业培育模式,将扶贫产业实施的责任主体由县扶贫办变为乡镇,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直接下放到各乡镇,让乡镇自主选择发展贫困村的产业项目。今年,该县将分二批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其中2015年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75万元,2016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82万元。

  ——转换脱贫环境,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针对桐棉镇城镇化基础比较好、群众搬迁意愿比较强烈,爱店口岸边贸经济活跃、搬迁户可享受边贸优惠政策和边民补助及最高6万元搬迁扶助等红利,县城人口聚集扩容能力强、公共服务比较齐全、更加容易吸引搬迁群众等实际,该县从2016年起计划总投资4.6亿元,实施桐棉镇、爱店镇和城中镇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建设扶贫移民住房1396套(户)、面积13.6万平方米,安置6044人。目前,搬迁对象落实、安置点土地征收和用地指标申报等工作正在扎实推进,桐棉镇和爱店镇两个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月份全面开工,桐棉镇安置点主体工程10月份基本完成封顶,城中镇安置点年底前完成土地征用工作。

  ——加强金融扶贫,落实小额信贷扶持政策。该县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利用贷款开展创业,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资金入股互助组、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合作经营或入股分红,解决贫困户“没钱创业”和“不会创业”的增收问题。同时,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小额信贷发展脱贫产业。另外,在各乡、村(社区)设立小额信贷集中服务点,让贫困户足不出村就能办理信贷业务。今年,该县计划完成7370户共3.68亿元(按户均5万元计)的扶贫小额信贷发放任务。

  ——强化社保兜底,稳步扩大低保保障范畴。该县采取“六个衔接”,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力争把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一是抓好政策衔接。通过扶贫政策实现脱贫的农村低保家庭,在过渡保障期内可继续享受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对遭遇意外事件导致家庭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二是抓好对象衔接。充分利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成果,重点对50分以下尚未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核查,及时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三是抓好补助水平衔接。对重点保障和基本保障低保对象,以低保救助为主;对一般保障低保对象,以扶贫帮扶和就业扶持为主,鼓励其通过发展产业、自主就业和扶持就业,逐步退出农村低保范围。四是抓管理衔接。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名单为依据,及时将符合条件和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按程序纳入或退出低保范围。五是抓好信息数据衔接。做好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无缝衔接,充分发挥全区低保核对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大部门信息联网,提升救助精准度。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