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7日 来源:贵港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左二)、市委书记李新元(中)到港南区调研企业党建工作。港南区委书记杨亚俊(右一)陪同调研。(谭天力摄) 

  

  港南区代区长曾健清(中)到湛江镇“四季花田”调研指导工作。(吴纪序摄)

  港南城区新貌。(吴纪序摄)

  香江端午龙舟赛。(杨笑颂摄)

  湛江镇四季花田秀美景色。(秦凤萍摄)

  港南区木业机械化生产车间一角。

  正在建设的青云大桥。(张庆杰摄)

  富硒米种植基地及产品。(潘金强摄) 

  

  凉雨 梁敏利 樊盼盼 吴纪序

  建区20年来,港南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围绕“一园两城三中心”和“港南速度新动力、园区经济新纪年、城建港口新蓝图、风清气正新气象”目标,团结奋进、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20年来,港南区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建设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中央财政生猪调出大县”和“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市区”、“广西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广西农业重点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广西双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建区初期,港南区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经济比重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20年来,港南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把握各种战略机遇期,不懈探索,后发赶超,经济实现快速发展。1996-2007年,财政收入从2578万元首次超亿元达1.2亿元,2010年突破2亿元,2013突破5亿元大关,2015年达6.04亿元,是1996年的21.6倍;地区生产总值由6.5亿元增加到82.12亿元,增长12.6倍;人均GDP由1302元提高到15516元,增长11.9倍;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66.92:10:23.08调整为24.73:37.01:38.26,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建区初期,港南区工业基础薄弱,总产值仅为2.9亿元。20年来,该区紧紧依托江南工业园优势,大力推进“一园两城三中心”建设,先后开发了羽绒、皮革城、木业加工集中区、造船集中区、造纸集中区,建成昌桂、龙均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桥圩工贸科技创业园、港南工业园建设正加快推进。

  工业企业从300家增加到1200家,工业总产值由2.9亿元增加到97.17亿元,增长了33.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7家发展到8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8.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9.8亿元;先后引进华强羽绒、业成木业等重大项目300个,总投资500亿元,培植了史丹利化肥、三禾米业、竹福竹汁、贵宝鞋业等国内知名企业。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以木业、羽绒企业为龙头,化工、建材、农产品等5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木业加工企业由30家发展至799家,2014年木业税收突破1亿元,2015年达1.22亿元,成为港南区首个税收超亿元的产业。羽绒企业由55家增加至120家,年加工羽绒羽毛总产量占全国23%,占全世界的18%,是全国三大羽绒生产基地之一。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港南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生产自然气候条件优越。20年来,该区认真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农业生产已由单一粮食生产向农、林、牧、渔、服务业等全面发展。

  201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5.82亿元,是1996年的4.5倍。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保持丰收,年产量达25万吨以上。建立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7个,面积6300亩,通过广西首批认定的富硒农产品品牌4个。优质谷、中药材、蚕桑、蔬菜、果蔗、优质水果等特色农业作物种植面积达89万亩,是1996年的1.8倍。规模养殖场达629家,畜牧业产量达4.7万吨,渔业产量达2.8万吨;亚计山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被认定为广西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季花田生态园建成桃花园、荷花园、油葵园、樱花园四大园区,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广西乡土特色现场会;全区现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6家,比1996年增加416家。目前,全区有各类农机2.2万台,康顺、三兴育秧工厂2家。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港南区坚持项目建设投资拉动,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提高,城区主体框架持续拉伸并逐步形成。1996-2015年,全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82亿元,年均增长30%。

  2001年2月,该区行政机关从桥圩镇迁回港南城区办公。新建改建江一路、江南大道、南二路等城区主干道,开发了江南商贸城、南郡名邸和港龙湾花园等房地产项目。城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大到15.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5.87万人增加到12.24万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不足10平方米提高到22平方米。

  东环路、罗泊湾大桥、青云大桥年内将全线贯通,江南大道和南山路拓宽改造、南环路口至贵港南高速出口一级公路等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城市框架进一步延伸;黎湛铁路和324国道、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及市南环、东环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境内公路里程达824.38公里,比1996年增加575.62公里,镇村公路通达成网,村屯道路硬化普及率贵港市排名第一。

  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苏湾作业区、二线船闸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苏湾作业区一期规划建设2000吨泊位5个;二线船闸是广西第二大船闸,建成后3000吨级船舶可从贵港口岸和东津码头直达粤港澳地区;全区森林面积达37629.6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4.20%。积极开展南珠杯、荷花杯和生态乡村等活动,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新塘镇山边村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区镇容村貌焕然一新。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建区20年来,港南区坚持抓发展与抓民生并举,大力推进教育、科技、医疗、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区贫困人口由5.4万人下降到3.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799元提高到10543元。全区现有各类学校188所、学生7.6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1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6.3%。先后通过自治区“两基”复查和“普实”达标验收,创办港南二中、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港南中学。率先在贵港市建立首个自治区级科技孵化器,累计发明专利申请量336件、授权量19件。建成区级医疗急救中心、村级卫生室161所、卫生院公租房672套。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实施,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04%。建立了文化馆、图书馆,建成档案馆等区一级场馆,区级场馆和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体设施向群众免费开放,龙凤麒麟舞、八音、客家山歌、香江龙舟赛等地方特色文化盛宴成为港南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建成五保村92个、敬老院10个,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达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不断加强;先后组织开展严打、打黑除恶、铁壁、亮剑等专项行动,2015年,该区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全广西排46名。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建区20年来,港南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地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先后组织了“三讲”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以及“两学一做”等主题学习教育,其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得到中央第九巡回督导组组长王金山的充分肯定。加强干部警示教育,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得到国家民政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考察团的充分肯定。港南区5乡6镇历经思怀、横岭、平悦整建制,并设江南街道办事处,瓦塘、新塘撤乡改镇,率先在全市消除了乡一级基层组织。建立村屯党群服务中心37个,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一组两会”精细化管理、村“两委”民主评议等,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的高度评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