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4日 来源:右江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靖西市按照“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合力攻坚”的要求,聚焦“十个到村到户”,强力推进“十大脱贫攻坚行动”。到2019年,确保全市现行标准下的12.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帽子,确保全市12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020年为巩固期,并同步进入小康。

  实施特色产业富民行动,实现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的原则,按照体现地方特色、选准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富民行动。到2019年,实现桑蚕、水果、中草药、油茶、花卉等扶贫产业新增面积共35万亩以上,特色扶贫产业总面积55万亩以上。覆盖贫困人口4万人以上,实现有发展条件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有一项稳定增收的产业。

  实施扶贫移民搬迁行动,实现扶贫移民搬迁到村到户。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以《靖西县2015~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为引导,明确年度搬迁任务,细化项目实施方案,扎实有序推进扶贫移民搬迁行动。加大投入力度。组建投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筹集移民搬迁资金。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扶贫移民搬迁长期贷款,积极整合交通、住建、农业、国土、林业、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安置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迁出区生态修复。到2019年底,全市完成扶贫移民搬迁3万人。

  实施电商扶贫行动,实现新型产业扶贫到村到户。以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以123个贫困村为重点,制定电商扶贫3年行动计划,引进农村淘宝、赶街网等电商平台,建设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点及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和功能,健全上下游服务链,为贫困村家庭开设网店提供技术培训,创业孵化、信贷扶持等服务。电子商务能够在贫困村得到广泛应用,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平均增长20%以上。

  实施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行动,实现就业扶贫到村到户。以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为重点,引进区内外职业技术学校驻靖办学,全面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行动。支持职业技术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和用人企业在贫困村屯建立劳动培训基地,参与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对贫困户“两后生”开展2~3年职业技能学历教育,按规定给予培训补助和生活补助。注重扶持农村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到2017年,对新增“两后生”和贫困地区有需求的劳动力基本实现全员培训;到2019年,确保有条件有需要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培训合格证书。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市、乡镇、村三级全覆盖。引导农村贫困劳动力有序向非农产业或城镇转移,实现就业、子女入学、升学考试、医疗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领域“一证通”,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在城镇就业,稳定脱贫。

  实施贫困户产权收益行动,实现资产性收益扶贫到村到户。积极推进贫困户资产性收益扶贫行动,开展贫困村土地股份合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2016年完成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积极探索贫困群众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移民迁出原宅基地等资源进行产权流转交易的多种市场形式,扩大交易品种,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农村资产要素,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增加贫困群众财产性收入,实现产权收益脱贫。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实现基础设施扶贫到村到户。优先解决以水、电、路、信息网络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屯道路建设,对居住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屯道路进行硬化,提高村屯道路硬化率。到2019年底,实现20户以上通屯道路全部硬化;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全部打通,根本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发展难问题。同时,加强农业产业道路建设。

  实施科教文化卫生扶贫行动,实现科技文化卫生教育扶贫到村到户。以贫困村屯、贫困人口为重点,因地制宜制定科技精准扶贫规划。市直各涉农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围绕制约贫困群众脱贫的实用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扶贫攻关和技术指导服务,提高科技对扶贫的贡献率。根据贫困村产业发展需要,从全市农业、林业、水产畜牧、旅游、文化、教育部门选派科技文化人员和项目进村进屯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到贫困村屯领办创办产业项目、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支持贫困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率先在贫困村屯推广增收效果好的新技术、新品种和科技创新成果。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加强以贫困群众为主要对象的科技培训,确保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

  实施金融扶贫行动,实现金融扶贫到村到户。积极探索金融扶贫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充分利用中央、自治区金融扶贫改革政策和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区政策,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

  实施社会扶贫和社会关爱行动,实现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健全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和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的长效机制,落实全社会共同责任,凝心聚力推进社会扶贫和社会关爱行动。

  实施特殊区域扶贫行动,实现特殊区域扶贫到村到户。边境地区、北部石山区等特殊区域,贫困人口多、扶贫难度大,是该市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按照民生政策全覆盖、社会事业全面提升、人民福祉全面增进的要求,开展特殊区域扶贫攻坚大会战,强力推进特殊区域扶贫行动。

  □杨柳青 黄礼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