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1日 来源:崇左新闻 作者:黄德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大新县委办公楼一楼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偌大的《大新县精准扶贫作战图》,特别引人注目。一个个红色箭头,一杆杆鲜艳红旗……远远望去,恍如电影镜头里一张解放战争的作战地图。

  这是大新县党委政府签订的扶贫“军令状”!尽显党政领导的胆魄和担当。

  指着“沙盘”运筹帷幄,大新县委书记赵丽掷地有声:“全县48个贫困村,16815户、64962人仍处于贫困状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目标要求,大新县三年之内要全部脱贫,明年要全部‘摘帽’!”

  扶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大新县5000多名党员干部奔赴农村基层一线,扑下身子,凝心聚力决战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

  图标指向:精准发力务求全胜

  作战图上,大新县各乡镇各个村屯,明确精准扶贫对谁扶、由谁扶、怎么扶,务使各项帮扶措施和落实情况置于“阳光”下,确保扶贫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促进扶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

  为加快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大新县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制定了《大新县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4321”帮扶机制,强化精准脱贫摘帽领导责任制。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各有关行业部门主要领导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扎实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

  “4321”帮扶机制激活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4”即主要领导挂联4户特困户。按照“一户一策”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对症帮扶、精准实施,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3”即引领3种人(组长、党员、小能人)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2”即帮扶2个居民组。每个干部帮扶两个贫困户,包组到户,连片发展。“1”即联系1个脱贫村。领办创办一个脱贫示范基地,发挥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并且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积极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送项目“五送”上门服务,帮助贫困户选准增收路子,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至两个主导产业。

  大新县选派思想素质好、吃苦耐劳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带队驻村蹲点开展扶贫工作,实行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单位部门驻村帮扶、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形成“点对点”“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格局,实现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责任人,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对完不成脱贫摘帽任务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负责人,要严肃问责,就地免职!”大新县委强化督查落实,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逢提必下(基层)”制度作为硬杠杠来执行。对长期在贫困地区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并提拔重用。

  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大新县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以赴,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务求全胜。

  多维战术:奇招多多显神通

  连日来,在大新县泥泞的乡间小路上,广阔的田野里,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普通干部,大新县上下一心,紧扣“务实”主题,立足村情民情,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全面开展。

  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助推精准脱贫。2月18日,大新县委书记赵丽亲自召开2016年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座谈会,与返乡农民工共话家常,了解广大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的想法和需求,倾听大家的心声,共同研究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

  “目前我们大新县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除了依靠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之外,也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的配合。你们是大新县外出打工的佼佼者,不仅有资金积累,还有技术支持,熟悉营销流程,只要你们愿意返乡创业,县委、县政府一定会全力为你们服务。”赵丽语重心长的一席话,让与会人员满怀就业和创业的信心。

  脱贫攻坚工作时刻牵挂着县长黄巧的心。3月20日,虽然是星期天,但黄巧顾不上休息,深入下雷镇走访看望贫困户。每到一户,他都详细了解贫困家庭经济情况,弄清帮扶需求,与乡镇村委干部商讨和研究制定好帮扶规划。从去年11月份以来,黄巧先后用几个星期的时间连轴转地跑遍了全县146个行政村调研脱贫工作。“他们一天不脱贫,我们当父母官的就不能睡得安稳!”黄巧这样再三叮嘱当地的干部。

  3月2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黄轩率30多名干部深入福隆乡欧阳村新榜屯“双高”糖料蔗基地,帮助群众抢种甘蔗。他对当地干部说:“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多为他们做些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

  县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在全县上下掀起了干群齐心、服务同心的新热潮。精准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吹响以来,大新县有5000多名干部分赴全县范围内48个贫困村帮扶“穷亲戚”、问计于民。

  “赶紧,到贫困村去,看看那里的群众需要什么帮助。”电话中,大新县各级领导干部的语气多了几分焦虑;

  “真心感谢这些干部,他们不仅给我们贫困户送来了甘蔗种,还帮助我们种上甘蔗,要不然,可要耽误农时了。”群众的对话里,多了几分激动和感动。

  ……

  胜券在握:农民尝到精准脱贫的甜头

  “在家乡打工的感觉真好!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小孩。”5月5日,家住大新县昌明乡仁化村妇女黄红燕高兴地说。黄红燕一家4口人,由于分到的责任地少,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只好外出打工。在外闯荡了10多年后,今年3月份,她返乡后到大新县广鑫门花有限公司上班,月薪3000多元。

  黄红燕的感慨源于大新县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去年以来,大新县委、县政府把返乡农民创业园建设和扶贫生态移民搬迁项目予以融合,有效解决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用工难题,又为移民搬迁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真正让搬出的群众能发展,入住的企业能壮大,让返乡创业园成为精准脱贫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大新县农民工创业园第一区已有8家企业入园,共吸收150多名贫困村农民工就业。

  “我们专程来到这里品尝农家饭。这里的饭菜没有佐料味儿,特别香!”头一次来到大新县桃城镇万礼村侬沙屯做客的游客方正品很是满意。草莓大棚里,众人正在采摘草莓;不远处的农家小旅馆里,飘来雷公根菜、烤鸭等原汁原味地方美食的香味,让人流连忘返。

  依托青山绿水,浓沙屯围绕“奇山秀水·生态富美”目标,采取“农户入股+公司运作”的方式,发展亲山亲水、休闲垂钓、避暑纳凉、民俗文化、观光农业,打造乡村旅游景区,引来游人尽情玩耍……

  大新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在全面准确掌握县情及贫困人口规模、分布、就业渠道、收入来源、帮扶需求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用好山好水做名片,用吃喝玩乐等旅游服务敲开农民致富门,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正转化成脱贫致富的新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2日,大新县乡村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000多万元。

  家住大新县桃城镇德立村的村民黄能志2014年返乡创业,在大新县畜牧水产兽医局的支持下,建起了一个百只养羊场。由于技术和经验不足,新购进的种羊因管理不当,病死了10多只。后来,黄能志参加了县人社局举办的山羊培训班后,掌握了养羊技术,目前,羊群的数量越来越多。“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的羊场不会越办越好的。”黄能志深有感触。

  近年来,大新县人社局把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作为精准脱贫的重点,采取各项措施精准帮扶,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农民落实养殖、种植、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帮助他们圆自主创业梦。

  大新县通过坚持因人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坚持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一批、资产收益脱贫一批、加强教育脱贫一批、医疗保障和救助脱贫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寸功寸进,不断推进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

  截至目前,大新县共实施产业帮扶600多户,引进致富项目78个,实施精准帮扶820户,实施智力帮扶230户,开展各类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培训30余场次,推广实用技术60项,参与群众2.5万人,带动5000余人实现脱贫。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加州路人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