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2日 来源:玉林日报 作者:陆小青 通讯员吴乘能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15年以来,兴业县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与精准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把人才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整合县镇村三级党员干部队伍资源,建立驻村工作服务队、联亲帮扶服务队、创业先锋服务队“三支队伍”,充分激发党员先锋作用,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驻村工作服务队 群众脱贫的“主心骨”

  “现在的工作队员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他们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心里想的都是我们老百姓,把全部精力都投到拉项目、搞建设上,不到两年就让我们摘掉了穷帽,拔掉了穷根,不单是我们,连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可以扬眉吐气了。”兴业县城隍镇镇东村村民唐经涛感慨地说。

  兴业县按照“人品好、能力强、党性强”的标准要求,从全县机关单位中选派91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并按第一书记1:4的比例配备驻村工作队员,出台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明确工作职责,严明工作纪律,加强激励保障,推动工作服务队沉下身心驻村服务。同时,推行“三述三诺三评”活动,促使驻村干部主动作为,帮助驻点村找项目、跑资金、引技术,推进产业发展,着力解决制约驻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一年多来,驻村工作队走访农户79780多户,落实经济发展项目421项,落实帮扶资金5000多万元,启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172项,协助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1个,调处矛盾纠纷570多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联亲帮扶服务队  群众致富的“定心丸”

  “我家结联的‘亲戚’,不仅嘘寒问暖,还给我们送来化肥、果苗、薄膜,帮我们规划发展,他们的热心帮助,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过上好日子就有希望了。”兴业县大平山镇鸣峨村贫困户黎建飞高兴地说。

  2015年以来,针对贫困户脱贫无信心、发展无头绪、创业无门路的突出问题,兴业县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贫困户机制,推行领导干部“1+N”联系帮扶办法,每名领导干部根据行政级别高低,依次联系1~6户贫困户,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结“穷亲”,实地开展帮扶活动,帮助贫困户树立信心,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扶贫,不仅要扶智,更要扶志。我们采取领导干部‘1+N’联系帮扶办法,重在唤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贫困人员的斗志和能动性。”兴业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霍坚说。

  目前,该县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3200多个,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3580多个,进一步坚定了群众战胜贫困的信心,也为贫困村长远发展、推动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业先锋服务队  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我家养的这批肉鸡又顺利出栏了,除去成本净赚了6万多元,这多亏了我们村的党员‘创业顾问’梁庆春大哥,他隔三岔五来指导我养鸡,有了他的‘定心丸’,我们养殖户都能睡上‘安稳觉’。”兴业县小平山镇平山村的养鸡户禤德标说。

  针对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的实际,兴业县自2013年开展“农村党员创业先锋工程”以来,财政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培育了3200多名创业致富党员。为了发挥党员在精准脱贫中的引领作用,该县精心挑选出130名业务精、影响大、乐奉献的党员创业带头人,组建兴业县创业先锋服务队。按照养殖、种植、机械、电商、家政等不同行业组成16个创业扶贫帮扶小组,依托龙头企业、种养示范基地等平台,定期到村、到户巡回开展创业入门、技术指导、销售技巧等帮扶活动,分享成功经验、传授致富技能,帮助群众树立创业信心,解决创业难题,引领群众发家致富。

  截至目前,兴业县创业先锋服务队围绕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帮难解困等开展帮扶活动576场(次),落实创业项目200多个,为6800多名创业群众提供帮助,辐射带动10多万群众致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