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8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何任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横县开启脱贫攻坚精准帮扶新模式

  “党建+电商+帮扶”

  横县党旗引领服务农村电商发展系列报道①

  编者按

  自2015年以来,横县县委、县政府借电商产业发展之势,把基层党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大力实施“基层组织争先发展电商、村干部领先融入电商、党员骨干率先实践电商、村级活动场所优先服务电商”等系列计划,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引领作用,党员率先示范带动,打造“党建+电商+帮扶”的党建品牌,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致富优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不断把电子商务和电商帮扶工作向广大贫困群众拓展和延伸,开启了电商精准帮扶新模式。

  2015年,横县农村电商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县各类农村电商平台的村级服务站达340个,覆盖了全县绝大多数人口集中的行政村。为适应农村电商发展时代的新常态,横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建立了横县电子商务党支部,并辐射带动电商协会党支部、村级“农村淘宝”服务站点等7个党支部成立,创新打造了“党建+电商+帮扶”的“电商党建”新模式,不断把电子商务和电商帮扶工作向广大贫困群众拓展和延伸,开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打通电商与贫困村“最后一公里”

  横县石塘镇五福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是该县较为贫困的山村之一。这里盛产生姜、竹笋、柠檬、梅子等农副产品,但由于交通不便、网络不通、信息闭塞,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乏力,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但今年元旦后,该村硬化道路直通到了村里,网络也通到了各家各户。同时,县电商办在距离五福村不远的石塘镇灵竹社区建立了农村电商服务站,五福村村民不但用上了网络,还实现了网购网销,享受电商带来的便利。

  常驻五福村的第一书记李玉芳对这个变化深有感触。过去,帮扶群众脱贫最头痛的事就是村里的生姜、竹笋、柠檬、梅子等优质土特产不知如何卖出去。她把当地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反映到县电商办党群服务中心,县电商办党群服务中心优先批准在距离五福村不远的石塘镇灵竹社区建立了农村电商服务站,并搭桥牵线,引导农村淘宝合伙人石塘镇芦村服务站杨显勇与李玉芳牵手结对。

  几个月来,李玉芳多次带领村民到县城接受电商培训,并到芦村服务站进行实践操作。在李玉芳带领下,五福村村民纷纷成为“淘民”,利用网络将五福村的农产品远销区内外,李玉芳也被村民叫做“电商书记”。

  李玉芳告诉记者,她现在正忙着与村干部商量与附近电商企业合作事宜,借助电商企业营销的优势,实现五福村的优质土特产产供销一体化,助力农民增收。

  据了解,目前横县各类农村电商平台的村级服务站77个合伙人先后与全县56个贫困村第一书记牵手结对,共同致力于贫困村的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

  结对共建 助力精准帮扶

  横县陶圩镇杨梅村也是个贫困村,自从2013年杨梅村引进百香果种植后,一亩地能给村民带来近万元的收入。但就在村民看到脱贫希望的时候,2015年,由于百香果销售价钱直线下降,当地村民又陷入了迷茫。杨梅村支书陈朝远满脸愁容,为帮助群众解决百香果的销售问题,他不得不四处奔波。

  然而,南宁君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又是另一番情况。南宁君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小华正愁着百香果不够卖,手里握着1千多斤百香果的订单,没货给客户。

  经过当地乡镇党委的牵线搭桥,杨梅村顺利地实现了与南宁君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合作:公司计划通过收购、分化、包装杨梅村的百香果,通过公司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同时,公司还与杨梅村村委合作,一方面帮助村里培养电商人才,另一方面共同改良百香果品种,实现长期合作发展,达到脱贫不返贫的成效。

  为有效发挥党建与电商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横县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由党组织牵线搭桥,实现电商合伙人与第一书记对接,电商企业与贫困村对接;促进党员成为电商的带头人,电商成为致富带头人;促成电商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共建,电商从业者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打通电商与贫困村的渠道,实现“党建+电商+帮扶”助力精准帮扶。

  提升党员电商服务能力

  为实现党建与电商的高度融合,达到精准帮扶的效果,横县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服务水平,尤其是电子商务带富的操作能力。为此,横县除了发挥现有农村淘宝县级培训中心及民办电子商务培训机构,还专门成立了电商党校,对县乡基层干部和广大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提高农村电商网上营销等实用技能。

  另外,横县相关部门还通过与专业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及高校合作,对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工作小组43个成员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针对性培训。据统计,2015年,全县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00余场,培训人员达4000多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