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1日 来源:来宾日报 作者:蓝春青 石佳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月15日,思练镇肉牛扩繁育肥养殖场的工人正在给牛喂料。近年来,该县筹措3075万元扶持资金,鼓励和引导农民做大做强育肥牛、百香果产业,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发展育肥牛养殖已达一万多头。(蓝春青 石佳连 摄)

   忻城县是典型的大石山区贫困县,也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几年的扶贫开发,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4140元提高到2015年的7246元,全县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7.64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8.0061万人。

  为确保8万多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忻城县将严格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基础设施脱贫、教育脱贫、易地搬迁脱贫、金融脱贫、培训脱贫、旅游脱贫、电子商务脱贫、社会保障脱贫、结对脱贫”的“十大脱贫工程”,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快速推动脱贫致富。

  走进贫困户,打好第一战

  “你家有几亩地”“你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有什么帮扶意愿”近日,这样的询问声在贫困户家中经常能够听到。在精准识别工作中,该县实行了县领导联系乡镇、一般干部包村、“第一书记”驻村、村干部包组“四级”联动机制,县领导、乡、村干部多次深入基层,走进农户家中访谈,调查摸底,把脉问诊扶贫开发良策。为了把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做得更严、更细、更准,该县又派出4585名工作队员再次深入贫困户家里,采集信息,填写表格,全力以赴夯实精准扶贫的基础。目前,全县74分以下的104231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填写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广,扶贫到户是一道难题。面对难题,县委、县政府要求必须建立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机制,把钱和项目真正用在最贫困的村、最困难的户、最急需解决的事情上,决不能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在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掉队。

  找准“穷根子”,扶到点子上

  “弄春屯蓝何江家,因两个孩子上学而致贫,希望得到教育方面的资助。”“江那屯蓝文仕家,因没有房子、没有经济产业,希望得到危房改造指标和产业方面的资助。”翻开驻遂意乡弄江村“第一书记”莫卫成的工作笔记,里面清清楚楚地记下各个贫困户的“穷根子”。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就是找准扶贫对象,找准穷病根,只有做到扶贫对象、致贫病根的精准,才能确保扶贫真正扶到实处,扶到点子上。”分管扶贫的副县长谢丽珍告诉笔者。近年来,该县正在探索实施“七个到村到户”和“十大扶贫产业”的“双轮驱动”模式,根据贫困户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药方子”,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走出了一条“精准滴灌”的扶贫之路。

  开对“药方子”,脱贫有希望

  找对了“穷人”,找准了“穷根”,如何开好“药方子”该县将以个性化帮扶为方向,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重点为8万多贫困群众开好脱贫良方。

  为让贫困群众看到希望、稳定脱贫,该县坚持“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重点对育肥牛、百香果、生态旅游等产业进行扶持,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种养基地、发展合作组织,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受益。思练镇秸秆资源丰富,通过引导

  致富能人莫居安发展育肥牛产业,建立优质肉牛扩繁育肥养殖基地,采取村民入股分红模式,吸引周边50多户贫困群众加入。城关镇依托三姐农业开发公司,以贫困人口为帮扶对象,由公司提供百香果种苗、技术服务和实行保底价收购,辐射带动红渡、古蓬、新圩等周边乡镇同步发展,力争把忻城打造成为百香果之乡、育肥牛基地,努力实现“人均一亩果,人均一头牛,人均一万元”脱贫致富目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