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讯(记者文烨 通讯员阳明春)“十二五”期间,龙胜三门镇创造性实施“以工哺农”政策,每年投入400多万元对新技术推广、农林产业发展、文明村建设、人才培养和农业农村保险等项目实施重点扶持和奖励,“以工哺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到目前,三门镇“以工哺农”累计投入已达1亿元,建成和在建具有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4个,形成了罗汉果、油茶、茶叶、柑橘、亚冷水鱼五大产业基地,有效地促进了全镇农民就业增收。
三门镇是龙胜10个乡镇中工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乡镇。辖区内滑石矿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储藏量居全国第二位,拥有全国最大最先进滑石制品企业,年出产、加工滑石超过8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滑石之乡”。同时,该镇依托山高水陡落差大、水量丰富的优势,兴建生态水电站,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8万千瓦。不仅如此,近年来兴起的鸡血玉加工产业又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该镇有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5800余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3以上,辖区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7000万元。近年来,三门镇先后获得首批桂林市经济发展“十佳乡镇”、“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
为实施“以工哺农”工作,三门探索出许多实用有效的办法,每年均帮助一批农户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据初步统计,三门镇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167元。
以财贴农。三门镇每年拿出600万元财政收入,扶持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支持“三农”工作。重奖种养业,在上级各项奖扶政策的基础上,镇政府对种植油茶每亩奖励200元,新建茶园每亩奖励300元,罗汉果每株苗木补助1元;新建鸡、鸭养殖场年出栏达2000羽以上奖3000至5000元,每户养殖生猪、山羊规模达到存栏50头以上的,镇政府一次性奖励50元每头,新建大鲵或其他淡水鱼类养殖示范项目规模达1亩以上奖励3万元。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的投入,狠抓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的“五改工程”,通组公路硬化每公里补助6万元。一系列的惠农措施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目前全镇有罗汉果、金桔等名优拳头农产品5840亩。
以矿强农。积极实施矿产农业战略,用矿产积累的资金扶持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实现共同发展。多年来,全镇厂矿企业先后拿出2000多万元,使一条条乡、村公路建成,一批批示范工程剪彩,一座座大山得到绿化,化解了村企矛盾,缩小了贫富差距,平衡了群众心理,扶持了农村发展,支持了农民致富。
以实施大项目、大工程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该镇先后启动了40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直接吸收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转移进厂务工,同时也有效地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为农民工转移提供了就业岗位。
以城带农。通过统筹产业、城镇发展,大力建设特色小城镇,注重产城融合,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落户城镇,促进农民致富,带动农村发展。近几年,该镇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加强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了服务功能。近5年来,该镇集镇吸纳农村人口落户城镇达500多人。加快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农民转移就业,这些农民主要在镇上的企业上班,还有的从事商贸、餐饮、物流等服务业。
三门镇“以工哺农”工作凸现出了显著的区域特点,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更多实惠,全镇初步形成了城乡协调发展、社会融洽和谐的局面。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龙胜县]助残疾人创业
龙胜人社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 【详细】
[龙胜县]精准扶贫“阳光识别”
“乡里乡亲的,谁贫谁富,其实我们知根知底;对公示出来的分数,大家心服口服。”12月7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拐江村拐江组的村民谢毅均,对精准扶贫识别工作作出了这样朴实的回答。为打牢精准扶贫的基石,摸清底子,找准穷根,该县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中,坚持走群众 【详细】
龙胜县泗水源泉生态乡村旅游区通过自治区验收
龙胜县泗水乡源泉生态乡村旅游区通过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专家组审核验收,拟定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是全广西通过验收的四个五星级旅游区之一,也是桂林市惟独的一个。 【详细】
龙胜县保护与打造结合建特色旅游名村
白面红瑶寨位于龙胜县泗水乡生态乡村旅游区的北大门,与国家AAAA景区——龙胜温泉度假区毗邻,全寨42户,190多人,97%是红瑶,是一个十分古老和典型的红瑶寨。经过近几年的升级打造,白面瑶寨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西特色旅游名村、广西AAA景区荣誉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