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1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梁发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宜州讯 宜州市通过实施精准识别与教育扶贫、党员能人帮带与金融扶持、非公党组织与产业扶贫“三大精准扶贫工程”,实现贫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使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增强,加快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步伐。

  实施精准识别与教育扶贫工程。组织64名贫困村“第一书记”、23名大学生村官、100名河池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以及抽调173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参与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严格界定帮扶对象,建档立卡管理,对2014年已稳定脱贫的14079人及时“摘帽”;通过明察暗访铁腕治“假”,取消“人情关系贫困户”。同时,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增强贫困户的就业创业能力。

  实施党员能人帮带与金融扶持工程。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为贫困村建立特色产业。贫困村“第一书记”、3100名农村党员能人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为贫困户确定增收项目。筹集200万元金融扶贫资金,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着力发展桑蚕、禽畜、特色农产品等产业项目,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鼓励农村合作社、党员群众开设网店,拓宽销售渠道。

  实施非公党组织与产业扶贫工程。宜州市桑蚕茧丝绸行业协会党总支部覆盖35家茧丝绸加工企业,协会党总支部实施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企业回购贫困户蚕茧,减少中间交易环节,给农户带来稳定生产收入;通过吸引贫困户入股公司桑蚕合作社,为他们带来分红收入;通过吸收贫困户到企业就业,解决20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带来工资收入。

  (梁发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