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 怡 杨小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0月17日,秋风捎来阵阵桂花香。不少人趁周末到钟山县凤翔镇底村游玩。古桥边,孩子在老师带领下写生;香樟园里,人们争相拿出手机拍照;林荫小道上,随处可见骑行爱好者的身影……

  今年年初,底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它已然成为钟山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景点。“每天都有人来参观,前两天还有10多名从都安瑶族自治县远道而来的游客呢。”底村党群理事会理事长钟情章对记者说。

  记者沿着林荫小道,环村走了一圈。村口茂密的古樟树群撑起“阴凉伞”,用竹子搭建的村史馆古香古色。规划整齐的民居中间,有荷塘、果园。休闲步道穿过松树林、竹林……整个村子就像建在公园里。

  而这些改变,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

  去年12月,底村成立党群理事会,专门负责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等工作。已有40年党龄的钟情章被选为理事长,一批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和敢作敢为的返乡青年成为理事成员。

  今年春节前,在理事会带领下,底村群众开始自筹资金整治村里的环境。

  “按人头算,每人出资300元。只用3天,我们就筹到了20多万元。”钟情章对记者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开始,村民开始投工投劳,拆除危旧房、铺设排污管道、进行巷道硬化……

  村口香樟树旁边,布满了杂乱的竹子及各家各户破旧的杂物房,他们首先从这里“开刀”——砍掉竹子、拆去旧房。随后,又在全村埋设排污管道,硬化巷道……

  “那几天,不用我们动员,每家每户都自觉出来劳动,平均每天200多人,小的15岁,大到70岁,大家下雨也坚持干活。由于我们的施工空间狭窄,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全部靠人力施工,很多人的手掌、肩膀都磨起了泡,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村委会主任钟清华说。

  底村群众自发建设村庄的事情在县里传开后,人们闻讯前来一探究竟,县领导看到这热火朝天的情景也很感动。经过研究,钟山很快推出生态乡村建设“三自一补”模式——群众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己施工,县财政设立2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对入列的村屯实行1∶1专项补贴。

  如此,底村的环境整治得以快速推进。短短半年共拆除破旧危房108间、铺设暗管2.1公里、绿化8000多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底村模式”也迅速在全县推广,目前已有77个自然村自筹资金共939万元,其中筹资15万元以上的30个,县财政累计补贴资金872.58万元。

  一年来,群众积极建设村庄的劲头从底村蔓延。为了突出各村自然生态禀赋、民俗民风、地形地貌、村落建筑风格,他们还请来专业设计单位进行高标准设计,利用古桥、古井、古樟、山峰、江河水塘等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生态乡村。

  目前,除了底村,钟山县还在杨岩塘、龙岩等17个示范村拆除危旧房2700多栋,建成各具特色的休闲公园15个,建成环村绿道或休闲步道15条,建成健身小广场共10多个、水面景观10多处,形成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独具村庄特色的生态乡村样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