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梁 宇 樊盼盼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桥圩镇南兴村民主动投工投劳硬化村屯道路。樊盼盼/摄 

  核心提示

  8月2日,走进被列为自治区“十二五”规划首批整村推进扶贫村的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万垌村,处处都呈现着崭新的面貌:10公里长的村屯道路修好了;村民通过发展特色种养走上了致富道路;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近年来,港南区强势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因地制宜,多举措引导扶持贫困村脱贫致富,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该区26个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达4911元,实现脱贫人口5410人。

  1 修桥铺路告别“行路难”

  “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后,我们将告别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日子。”港南区木梓镇井良村公良屯村民宁运初说。近日该屯迎来了一件大喜事,进村350多米路开工了,这得益于该区划拨的8.5万元扶贫款。村民热情高涨纷纷集资修路,年轻人自发参与劳动,村里老少也都过来凑热闹。

  港南区以26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项目作为重点,集中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现状。该区扶贫办主任梁锋介绍,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坚持以贫困村为重点,优先考虑经济资源好、人口密集、受益人数多的村,同时实行项目公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各类扶贫资金及时安全高效运行。近三年来,获拨财政扶贫资金累计3671万元。目前80%的资金已投入26个贫困村,20%投入革命老区村及其他村,新建砂石屯路75条77公里、硬化屯路227条105公里,新建独立桥梁6座、人饮工程5处,解决了25.6万多人的行路难等问题。

  港南区区长杨亚俊说:“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造血钱’,绝不能截留挪用,一定要及时到位,用在刀刃上,真正把扶贫开发打造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廉洁工程。”

  2 产业扶贫找准“致富路”

  “是政府带领我们找到了致富的路子,很多村民依靠养殖三黄鸡脱贫。”瓦塘乡新城村党支部书记甘春俭说,他发展三黄鸡养殖,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2650元增至4120元,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三黄鸡养殖行列。

  港南区区委书记罗尚民介绍,该区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村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通过财政资金集中扶持,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我们把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整体脱贫的主渠道,帮助贫困乡村、贫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区域性的特色支柱产业,建立农民增收的稳定来源渠道。”他说。

  在八塘镇新合村、桥圩镇锦垌村等贫困村,1000多名贫困户养殖15万羽三黄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增加4000元;木格镇谭冯村、木梓镇回龙村等则利用大山种植良种木薯,产量也成倍提高。

  该区还发挥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统一规划、集中养殖,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共同发展。如三路饲料有限公司获农发行贴息贷款3600万元后用于扶贫开发,去年收购当地大宗的农副产品超3.6万吨,受惠农户1000多户;以“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联合农户养鸭,形成了存栏16万多羽的鸭子生产基地,使100多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560元;向贫困户免费赠送三元杂瘦肉型仔猪600头、猪精2万头份、饲料90吨,累计赠送金额达60余万元。“没有扶贫办的扶持,公司就没有今天的生机与活力。”该公司总经理李建华说。

  种植名优水稻、玉米、木薯、马铃薯、油茶树等,发展肉猪养殖、三黄鸡养殖、肉鸽养殖……在政府、企业的帮扶下,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因地制宜,找到了发展的路子。近三年来,该区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98.73万元,向贫困农户发放三黄鸡苗、肉鸽、马铃薯种、油茶树等,受益农户达6959户3.5万人。

  3 发动群众争当“主力军”

  “要真正改变贫困村的现状,首先要改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将‘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梁锋介绍,港南区坚持贯彻“国家补助为辅,自力更生为主”的扶贫开发方针,在扶贫规划编制、项目选定、项目实施管理、项目验收等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项目的选择权、资金的使用权交给群众讨论,主动赋予群众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这样既激活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又保证了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

  在扶贫部门的引导下,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瓦塘乡上喜村塘坝至坑尾屯1.4公里的屯路,过去是一条羊肠小道,遇到下雨天连自行车都无法行走。在安排34.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后,上喜村群众自筹资金9.8万元,硬化这条路,解决1320名群众行路难问题。瓦塘乡思怀村人畜饮水比较困难,在城区水利局安排补助资金160万元的基础上,思怀村群众不等不靠,自筹资金18万多元,修建了人饮工程,解决全村2000多名群众和500多头牲畜的饮水难问题。

  同时该区加大扶贫培训力度,把“补血型”扶贫变为“造血型”扶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让农民掌握农村实用技术,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打下基础。“从广东打工回来在家一时找不到致富的路子,通过参加培训掌握了种养技术后,我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瓦塘乡思怀村村民李先生说。近三年来,该区共投入扶贫培训资金13.89万元,举办培训班70期,培训农民6091多人次。港南区多措并举,使昔日贫困落后的贫困村和革命老区焕发出勃勃生机,贫困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