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5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杨柳青 黄玉莲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靖西讯 近年来,靖西县坚持抓文化产业和文化精品生产,坚持文旅结合,努力打造以壮锦、绣球等特色民间技艺品牌,逐步实现文化旅游资源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

  以非遗民间技艺打品牌,培育特色文化产品。该县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产业的特点,把壮锦、绣球等已列入国家、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确定为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利用的重点项目,着力培育该县民族民间文化品牌,加强文化资源的转化。经过积极申报,旧州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靖西县壮锦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成为全广西唯一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经过多年培育,壮锦和绣球已成为该县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品牌。目前,全县从事绣球生产有1000多人,年生产绣球20多万只,年产值约300万元。壮锦厂年营业额150万元。经推介,壮锦系列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逐渐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初步实现市场化、产业化。

  融合传统与现代节庆,推进文化旅游特色经济发展。近年来,该县以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融入现代文化元素,推动文化旅游业和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如:结合每年端午药市,举办“天下山水·探秘靖西”全国摄影大赛、药材药膳展销、壮医技艺展示和名医义诊、壮医药论坛、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研讨会、药王评比大赛、休闲养生骑行游、民族民俗文艺展演等,使靖西端午药市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节日。结合春节民俗民间文艺展演、元宵节烟花晚会、三月三歌节、七夕绣球文化旅游节、中秋花灯节和全县64个传统歌圩开展抛绣球、抢花炮、山歌比赛、壮戏、扮台阁、舞春牛、舞狮、舞龙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市场刺激消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挖掘人文资源,促进文旅产业联动发展。该县围绕创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努力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通过项目的提升促进产业开发,文旅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一是通过申报“中国绣球之乡”、保护和修复旧州壮族民居、修建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等,扩大旧州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来旅游观光。二是把保护开发民间民俗文化融入旅游行业,如在景区、酒店表演壮族民族歌舞;将靖西酸嘢、粽子、糍粑、山楂系列等十大风味小吃作为旅游产品推介;把端午药市、三月三歌节和七夕绣球文化旅游节等民俗节日活动与旅游推介活动共同打造。三是利用靖西特殊的区位优势,把具有边关特色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龙邦、岳圩口岸,十二道门古迹、南天国遗址和胡志明与壮族人民陈列馆等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来打造。

  以文化精品带动市场,演艺产业初步形成。该县有营业性音乐制作和演出团队1个,专业剧团1家,业余文艺表演团队68个,舞龙、舞狮、扮台阁等民间民俗表演队25个。该县创作的许多文化精品在参加百色市、自治区以及全国的文艺展演和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如:壮族末伦《绣球传说》获第七届中国曲艺节最高奖;《报春的哭声》获2012年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南方片区文学提名奖;末伦《壮锦梦》2013年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二等奖后,靖西壮族末伦成为靖西文化名片,在全国演出市场享有声誉。近年来,各文艺表演团体受邀演出异常火爆,带动演艺市场发展。据统计,2014年,各演出单位在县内外演出达600场以上,观众约50万人次,年演出收入200万元以上。

  挖掘民间传统文化,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在精心包装靖西壮锦、绣球、大香糯等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带动有发展潜力的民间传统工艺和民间文化升级发展、走向市场。引导扶持边关农民画派积极创作、多出精品。2012年,该县73幅作品入选广西第二届农民画展,被自治区文化厅全部作为永久性作品收藏,并送到韩国、日本等国家展出。鼓励南疆武术馆“走出去”和“请进来”,重振南疆武术雄风,形成特色武术文化品牌和传习基地,把南疆武术馆建成消费性的健身养生培训场馆。2012年,该馆成功接收来自荷兰的27名武术爱好者,并签约成为今后每年夏季双方交流学习的传习基地。

  □杨柳青 黄玉莲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