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委员会统筹引领,公共事务理事会管理村务,公共事务监事会负责监督,纠纷调解委员会化解矛盾,产业发展协会专注产业发展。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开创基层组织管理新模式,以“五会治屯”管理模式有效推进了村民自治和新农村建设。
融水县共有20个乡镇205个村(居)委会,1658个自然屯散落在大山间,每个自然屯人数从 十几人到几千人不等,管理难度大。近年来,融水县通过“五会治屯”推行村民自治,目前已组建屯级党支部委员会454个、公共事务理事会1494个、公共事务监事会1494个、纠纷调解委员会1494个、产业发展协会356个。
—— 党支部委员会凝心聚力“谋发展”。屯级党支部委员会主要负责村屯公共事务理事会、公共事务监事会、纠纷调解委员会、产业发展协会的领导决策,统一思想,出谋划策,激活党组织内在潜力,增强党员“双带”能力。 —— 公共事务理事会建设“新农村”。屯公共事务理事会,接受党支部领导和监事会监督,协助上级政府和村委抓好各项农村中心工作,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如香粉乡大方村龙拱屯,村民通过公共事务理事会统筹推进卫生工作,采取“补贴+收购”模式对废旧玻璃瓶进行处理,成为自治区推荐的农村垃圾处理技术之一。
—— 公共事务监事会按章办事“更自觉”。屯公共事务监事会 主要负责制度实施、账务开支以及对本屯公益事业的建设情况、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提高屯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调动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汪洞乡廖合村廖洞屯经过群众大会决议,禁止在河流与小溪网鱼、炸鱼,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由屯公共事务监事会成员形成决议,对违反者进行处罚。
—— 纠纷调解委员会矛盾化解“不出屯”。组织懂法律、有威望的村民成立纠纷调解委员会,纠纷调解委员会以“早发现、早 报告、早控制、早化解”为原则,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该县有“双语”调解员120多名,共调解林场地、田地、房屋宅基地、生产经营类、赔偿类、邻里纠纷、婚姻矛盾等各类民事纠纷420件,调解成功415件。
—— 产业发展协会,同心协力“奔致富”。屯产业发展协会以农村经济能手牵头,以“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入会自愿,退会自由”为原则,把群众统一起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融水县白云乡大坡村:异地搬迁瑶胞受益
7月7日,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大坡村第二期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开工,工程资金196.8万元,用于该期工程地基平整 、巷道硬化和解决新村的“三通”(通水 、通电 、通路)工程。据悉,该工程完工后,将改善该村农户75户共335名瑶族同胞的居住条件,为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 【详细】
融水:约谈部门党政一把手
“连续5天酒水消费数千元,是否真用于接待?”“会计凭证有香烟消费,怎么解释?”“公车用油为什么不能实行一车一卡?”7月5日,被融水苗族自治县纪委约谈的部分领导干部,直接面对一个个火辣辣的提问。 【详细】
融水宣传新《环境保护法》 多措并举家喻户晓
为认真宣传贯彻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 ,自今年6月以来 ,融水苗族自治县多措并举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 ,促进依法行政 ,营造全社会知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促进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详细】
融水精准扶贫真抓实干锐意进取 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融水苗族自治县实施“十二五”扶贫攻坚以来 ,紧紧围绕“两不愁 ,三保障”和精准扶贫目标 ,真抓实干 ,锐意进取 ,扶贫攻坚阶段性成效显著。 【详细】
以靖西县武平镇为例——以创建屯务理事会为载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靖西县武平镇结合农村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建立屯务理事会,探索出村屯事务民主化治理新模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