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5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文烨 邓桂荣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年我家4亩温克葡萄收入6.8万元。在家种葡萄比外出打工自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政府推出的‘十百千’扶贫项目让我们贫困村的群众得到实惠!”日前,在兴安县漠川乡财金村委苦竹塘自然村,正在自家葡萄园里忙着给葡萄抹芽的村民龚高建对记者说。

  2011年之前,漠川乡是一个只种有1000亩葡萄的偏远山区,当地群众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外出务工,老人和小孩则留守在家中,其中庄子、财金、显里3个村委还属自治区级贫困村。

  为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状况,2011年,兴安县将当年“十百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的覆盖扶贫对象1000户以上、连片1000亩以上的种植示范基地或特色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温克葡萄种植项目,集中于漠川乡7个行政村整体推进,庄子、财金、显里3个贫困村也名列其中。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十百千”扶贫项目建设,很多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返回家乡规模种植温克葡萄。兴安县通过补贴水泥柱、开展培训班、统一技术标准,当年就在漠川乡建立起2000亩温克葡萄种植示范基地。

  一直在广州、深圳等地打工的龚高建,是2011年财金村最早种植温克葡萄的人。“在外面打工,没法照顾已经80多岁的父母。参与‘十百千’扶贫项目后,既保证了经济收入,又能照顾老人,老人很开心。”龚高建一边熟练地捆苗,一边感慨地说。

  为了让第一批种植温克葡萄的农户快速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兴安县有针对性地在葡萄种植期间开办培训班,很快便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论是在大队和乡镇,还是在县城办培训班,我们都会去学习培训,并在实践中摸索使用,葡萄种植水平提高很快。”说起学习葡萄种植技术那些事,龚高建如数家珍。

  庄子村的李安平也是尝到兴安“十百千”扶贫项目甜头的农民之一。“2011年,我发展温克葡萄6亩多,经过精心管护,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年纯收入少则四五万,多则有六七万,比在外打工强多了,现已建起一座3层新楼房。”李安平告诉记者说。

  除了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讲座,兴安县还成立葡萄研究所,负责技术攻关和新品种研发;支持各种植点成立专业合作社,拓宽销售市场;各村都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随时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让葡萄种植户没有了后顾之忧。广大葡萄种植户,或参与项目,或自行参照项目经验进行生产、改造,使漠川乡温克葡萄产业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产业效益得到持续扩大,直接带动该乡5000多农民增收致富。

  4年来,“十百千”产业扶贫项目加快了兴安县产业化扶贫进程,推动了兴安县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化建设,特别是成为了推动漠川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品牌项目,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日益突显,项目区的群众从最初的“要我种”变成了“我要种”,“要我管”变成了“我要管”,促使全乡温克葡萄种植面积达近万亩,并被中国葡萄协会授予“全国温克葡萄第一乡”。

  时下,漠川河大峡谷已建起长达13公里的温克葡萄长廊,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5个,温克葡萄已发展成为漠川乡的支柱产业,去年全乡农民人均葡萄纯收入达5700元。它是兴安“十百千”产业扶贫项目成果的真实写照。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