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07日 来源:河池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白墙红瓦、错落有致的民居,茂密的森林,葱茏的大山,不时传来的鸟鸣……站在南丹县同贡村,望着眼前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感受着农村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曾经是“雨天出门两脚泥,来回背上驮东西”的贫困景象。

  同贡村曾是南丹县的贫困村之一。帮扶前,全村有贫困户94户,群众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2012年以来,帮扶单位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精准谋划该村产业发展,投入资金700多万元,扶持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100多亩,对40多亩农田进行高标准改造,硬化屯级道路4公里,兴建水柜5座250立方米,安装自来水管6千米。截至目前,该村97%以上的贫困户实现脱贫,找到了致富产业。

  像同贡村这样建立起致富产业的村屯,在南丹县还有很多。在新一轮开发扶贫工作中,该县坚持“政府引导、多元主体、群众参与、精准扶贫”的原则,积极落实上级部门各项部署要求,与各帮扶单位精心布局,因地制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扶贫,初步走出一条“产业+能人+技术”的脱贫路子。2014年,该县贫困人口数量减少634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9.8%。

  为解决好关系扶贫、人情扶贫、亲属扶贫等引起的“应扶未扶、扶富不扶贫、年年扶年年贫”的问题,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该县首先对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了精准确认,并逐人逐户建立电子档案、扶贫项目、脱贫措施,为拔掉“穷根”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县47个贫困村共6207户45248人的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任务。

  产业扶贫,打造脱贫“永动机”。该县把产业扶贫作为工作重点,结合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现状,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游则游”的原则,扶持发展了“巴平米”、“六龙茶”、核桃、猕猴桃、油茶、糖料蔗、桑蚕、高淀粉红薯、瑶山鸡、瑶山黑猪等特色产业。为加快各扶贫项目的实施,该县通过“向上争、金融贷、社会帮”等资金筹集方式,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2014年,该县发展特色产业12万亩,其中,核桃种植面积10万亩,新种植猕猴桃面积3300亩、油茶面积2300亩,开发扶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智力扶贫,施鱼更授“渔”。该县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依托“农村党员大培训”、“党员能人带富”工程等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送技术、送信息,培养一批有觉悟、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将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结合起来,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普遍得到一次技能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争取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田世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