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通讯员 蓝艳青 记者 卢彬彬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旅游业是“一业兴、百业旺”的朝阳产业,也是环保型的无烟产业,在大石山区发展旅游业,就是为农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一个持久性的经济增长极。围绕这个增长极,忻城县在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中,立足县情,通过“四个联动”(“县内与县外”“开发与富民”“生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谋篇布局发展。

  县内与县外联动:打造桂中旅游新一环

  忻城在实施“旅游活县”战略中,做好中长期建设规划,做到高起点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该县先后聘请了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为旅游产业发展会诊把脉,对红水河生态旅游景区、薰衣草庄园按5A、4A级旅游景区进行规划。

  为强化组织保障,忻城县成立旅游工作指挥部,并在来宾率先成立了县级旅游投资公司,对旅游开发实行一体化管理。按照规划,到2016年,忻城将与宜州手牵手进一步挖掘“刘三姐”文化,与合山市、马山县共同开发红水河景区,融入“桂中旅游圈”和“西江黄金水道旅游圈”中,成为其重要的一环。

  开发与富民联动: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富民是发展旅游业的宗旨和目的。为让旅游产业带动百姓富裕,忻城县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百姓致富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富民产业。近几年来,该县先后投入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5亿多元,打造以旅游扶贫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让老百姓参与到旅游扶贫产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忻城县注重与当地农民利益共享,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仅薰衣草庄园旅游项目就带动周边乡村食宿、农业观光等40多个农村“小微”项目发展,增加就业人数1200多人。该县桑蚕、玉米、金银花等绿色生态产品也受到旅游产业的拉动,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占总收入的60%左右。

  生态与发展联动: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

  生态是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忻城县树立旅游发展、绿色消费理念,将生态旅游打造成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力引擎,实现“旅游活县”和“生态立县”的双轮驱动。

  为调动群众种“绿”积极性,忻城县深入推进“绿满忻城”工程,通过强化领导推动、技术带动、政策驱动、奖励催动,使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服务“五到位”。从2009年起,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造林绿化责任书,连续3年财政投资1000万元,专项用于石漠化地区的绿化,对石漠化地区的绿化实行定向育苗,免费为群众供应树苗,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为激发群众养“绿”的主动性,忻城通过生态农业补偿机制,推广金银花种植,仅去年生态效益补偿金就超过1000万元。为了延长金银花产业链,该县引进金银花加工厂,通过技术带动、政策驱动、奖励催动,让群众从“绿”中挖掘更多的“真金白银”。目前,该县金银花面积14万亩,桑园面积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5%。

  继承与创新联动:让历史与浪漫交相辉映

  去年以来,忻城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强对建成的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全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让土司文化、壮乡文化、长寿文化等旅游资源独领风骚,使养生度假、文化体验等主题旅游活动独占鳌头。

  为了破除旅游同质化瓶颈,忻城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思路,突出特色,进行景区大创新。2013年10月,该县投资2.5亿元在城南新区实施了占地3000亩的薰衣草庄园旅游项目。该项目集农业旅游观光、婚纱摄影基地、影视拍摄基地、薰衣草深加工产业和特色经济苗木种植园、香草集市等为一体。

  去年8月,忻城县又加快旅游景区创新力度,投资1.2亿元建设冰河世纪室内滑雪场。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从而让少见雪的南方人一年四季都能滑冰、玩雪、看冰雕,享受北国风光。去年10月该项目试业首日就售出门票6000多张。

  目前,漫步该县“土司古城”、欣赏红水河风光、手牵手浪漫花海等诸多传统与现代项目让游客乐趣无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