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间,生长着枝干挺拔的核桃树;山林中,随处可见争相觅食的瑶山鸡和活蹦乱跳的瑶山黑猪;肥壮的黄牛横卧在草地上……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已变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生态宝地。
近年来,南丹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农业、旅游业、城乡建设同步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互促共赢的发展之路。今年1月至11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44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9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63亿元;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85元,同比增长9.1%。
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生态工业。时下,走进大厂矿区,跃入眼帘的是绿树环绕、碧波荡漾的绿荫塘采矿废水处理池和绿色拥簇的矿区中心广场;百花争艳的凤凰山公园里,散步的人三五成群……昔日尘土飞扬、污水横流的现象,如今已不复存在。
在发展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中,该县以打造“国家新型生态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县”为目标,坚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新型生态有色金属工业。筹措资金近10亿元,开展绿色矿山、废水资源处理、刁江环境治理等工程,有效解决了矿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稳步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
做活山水文章,培育生态农业。“好山好水出好米,百里巴平米飘香。”巴平村农民这样传唱着获得QS生产认证的绿色有机巴平米。
近年来,该县着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围绕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县”目标,以生态绿色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突出发展以核桃、巴平米、六龙茶、林下瑶山鸡、原生态瑶山黑猪、黄腊李等为主的生态绿色农业,推进农业向生态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今年1至11月,该县农业生产总值完成11.68亿元,投资6249万元打造的巴平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资源优势,做强生态旅游。今年10月,台湾旅游协会董事长张景雲率团到南丹县考察旅游项目投资。“南丹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回去后,我要跟台湾朋友推介南丹,让更多人了解南丹,并来这里投资旅游!”他在参观巴平万亩梯田后高兴地说。
以创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为目标,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富集优势,抢抓自治区建设旅游强区机遇,全面推进旅游发展向生态化、品牌化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生态休闲、民族风情两大旅游品牌,不断提高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旅游业上升为全县的品牌产业。截至11月,全县国内旅游收入12.07亿元,同比增长23.18%;入境收入204.42万美元,同比增长22.33%。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家园。将县城作为景区来打造,投资9000多万元实施城区风貌改造和绿化工程,2013年,荣获“广西园林城市”称号;里湖“旅游名乡”风貌改造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全面完成洞湖、下水等一批生态特色名村屯示范点建设……
近年来,该县狠抓“美丽南丹·清洁乡村”、“绿满南丹”造林绿化、城乡风貌改造、特色名镇村创建等工程,稳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同贡村、鼓里屯等15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同时,按照“生态优先,宜居为本”的思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近期,该县全面启动了“美丽南丹·生态乡村”活动,加快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步伐。
(田世远)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南丹县六寨镇龙马村4000亩无公害标准化茶叶开采
3月31日,南丹县六寨镇龙马村的4000亩茶叶正式开采。龙马村地处云贵高原余脉,海拔高800米至1000米,气候温和凉爽,降雨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山中常年云雾缭绕,风清气润,无任何污染,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鉴于此,当地党委、政府明确把做大做强茶叶品牌作为茶农 【详细】
南丹首季财政收入2亿元
今年以来,南丹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3月31日,全县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16亿元,同比增长3.83%。 【详细】
[南丹县]工业园区总产值连续两年超百亿元
近日,南丹县召开黔桂铁路车河货场专用线建设方案研究工作情况汇报会,专题研究车河货场专用线建设方案,并就货场专用线的建设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详细】
[港北区]物流业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军
近年来,港北区物流行业呈现出以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为生力军、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第三方物流快速成长的特点。 【详细】
[天峨县]开发扶贫经济生态效益兼顾
近年来,天峨县结合实际,创新开展扶贫工作,以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巩固解决温饱、降低返贫率为重点,积极探索产业覆盖、基础提升、民生保障、生态保护“四位一体”的开发扶贫新模式。2013年至2014年,该县投入各类扶贫项目资金2.6亿元;仅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5500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