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07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梁世甲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河池市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入选。截至目前,河池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已达9项。

  南丹“勤泽格拉”是白裤瑶语言的译音,意思为“打老猴”,是瑶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舞蹈,蕴藏着白裤瑶历史、文化、民俗、宗教信仰等诸多内涵。“勤泽格拉”源自白裤瑶葬礼习俗,是葬礼习俗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铜鼓祭祀。在一面皮鼓的指挥下,众多铜鼓有节奏地敲打,铜鼓与风桶共鸣,铜鼓声、木鼓声声声相伴,指挥者边击边舞,动作模仿自然界猴子生活习性为舞蹈律动,形似猴、舞似猴的姿态,众人围之伴舞,动作古朴、粗犷敏捷、刚劲有力。

  多年来,河池市采取多项措施,深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河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打造河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有铜鼓文化生态保护村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所6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传习示范户6个、传承集体10个,建立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4项、县级项目592项,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26人、市级34人。《刘三姐歌谣》《壮族蚂拐节》《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肥套》《壮族铜鼓习俗》《瑶族服饰》《密洛陀》《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等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瑶族猴鼓舞》等24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limit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