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丹县罗富乡坡旁村宁昌全的瑶鸡养殖场,10多亩的林地里,黑色或金黄色羽毛的瑶鸡在林荫下跑着、跳着。鸡群时而悠闲地来回踱步,时而饶有兴趣地飞上树枝晒晒太阳,时而放纵地在林间“嬉戏打闹”……据悉,该场目前共放养了5000多只瑶鸡。
如今,市场上的鸡多数是饲料喂养出来的,口感差,不大受消费者的欢迎。而“南丹瑶鸡”是南丹白裤瑶族同胞通过捕猎深山老林中的野鸡,再经过长期的自然人工选育、闭锁繁育而形成的地方名特优家禽珍品,具有毛色绚丽、适应性强、耐粗饲、觅食能力强、抗病能力强的自然生长特点。在喂养过程中,让鸡群采用自由采食,大量运动,饲养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增长剂,不购买厂商饲料,完全使用玉米、谷类、豆类等原始材料混合的饲养方式,使得瑶鸡皮下脂肪少,肉质脆嫩、鲜美清甜,长期以来备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该县借助白裤瑶原生态民族资源,大力开展瑶鸡产业的文化创新,在原生态和特色上深度上下足工夫,鼓励和引导群众利用退耕还林地、荒山和闲置林地进行瑶鸡林地生态散养,打造原生态瑶鸡特色产品。同时,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结合乡村观光旅游,推行生态瑶鸡菜肴进入农家乐餐桌。该县财政部门对养殖超过1000羽以上的养殖户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畜牧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相应养殖技术培训,有效助推瑶鸡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南丹瑶鸡先后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和“广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县因此获得“中国瑶鸡之乡”称号。目前,该县瑶鸡产品远销广东、香港、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及东南亚等地区,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知这只瑶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瑶鸡的养殖在全县11个乡镇“遍地开花”。截至今年9月,南丹县瑶鸡生态养殖示范区共发展到5个,养殖小区38个;养殖户达1200多户,其中,饲养量5000羽以上的示范户110多户;全县瑶鸡饲养量达600多万羽,出栏450万羽,年产值达2.2亿元。
“养瑶鸡好啊,我们走上了致富路,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富乡罗屯村养殖户莫仁益站在自家刚建的小楼房前说道。他自2008年养殖瑶鸡以来,年年都增收。他去年卖了3120只瑶鸡,产值近15万元,纯获利5.8万元。
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近日,从南宁到该县旅游的李先生到城关镇中平村张世学家购买了12只瑶鸡。李先生说,他要将南丹瑶鸡的美味带到南宁,让亲朋好友们一起分享。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富川县]生态文明引领循环发展之路
近年来,富川以“3+2创建”体系,强力支持“生态立县,富民强县”战略和“变经济后发为循环先发,变生态优势为生态产业”的“双变”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五区一地”建设,引领县域生态循环发展,让生态文明既能拿来看,又能当饭吃。 【详细】
[马山县]充分利用统战资源 生态旅游建设初见成效
近年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南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精神,马山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构建环弄拉生态旅游区的战略构想,做出了《关于加快环弄拉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决定》。马山县委统战部迅速行动,开展“同心·服务环大弄拉建设”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详细】
[容 县]生态农业产值占比超八成
11月2日,容县自良镇河步村一村民生态有机沙田柚场的4万公斤沙田柚被外地客商以每公斤7元的价格定购一空。该县今年9万多亩无公害生态有机沙田柚,价格比一般沙田柚高出三成多。该县生态农业产品真正成为市场的香饽饽。 【详细】
[南丹县]农业产业化助214个村屯脱贫
几年前,走在南丹县的乡间,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苞谷和闲置的荒山。如今,山上山下换新颜,漫山遍野都是核桃、猕猴桃、甘蔗、杉树,农民不仅在家门口有景看有果吃,还有票子可赚。“以前我们农村人去城里打工赚钱,现在城里人到我们农村消费。”10月28日,该县巴平村党支 【详细】
[横 县]生态小广场点缀美丽乡村
时值深秋,走在横县农村,仍是一片绿意盎然、群芳争艳的景象。这得益于横县以建设美丽新农村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创新村屯绿化方式,充分利用区、市、县三级财政配套资金1140多万元,为部分村屯建设了生态小广场,目前已完成70个村屯园林式绿化任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