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记者了解到,马山县通过“控源、治污、活水、增绿”等手段,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全县60万亩粮食作物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
控“源”。在农业田间生产过程中,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扩种绿肥与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对城乡市场农药配送问题,实行定期监管,定期通报质量检测情况,重点农药产品实行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治“污”。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活动,清捡田园面积达54万亩,清洁技术推广面积125万亩,清捡废弃物21.36吨。在种植业方面,坚持标准化生产,全县211个1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全部以秸秆粉碎还田、沤肥还田等方式进行生态种植。在养殖业方面,全县100多个规模养殖场基本建有沼气池、雨污分离的排水排污沟及干粪堆集房。
活“水”。实施城乡清洁水源、畅通水系和水库“脱包”工程。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定期清理城乡水域1220公里,400多个水库山塘保持水体洁净,结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行水系疏通500多公里,对全县50多座国有中小型水库逐步实行“脱包”处理,即收回承包权统一管理,保持城乡水源洁净、清水畅流。
增“绿”。加快构建“绿色通道、绿色水廊、绿色基地、绿色村庄”。完成荒山造林8000亩、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1.99万亩,义务植树90万株,打造了76个绿色校园、11个绿色乡镇,通过“弄拉模式”带动发展了30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投入600多万元实施村屯绿化建设项目30个,年底前30个绿化村将成为该县首批生态乡村示范点,在全县展示并推广。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大化县]前三季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2亿元
今年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按照“一个基调”,突出“三个抓手”,实现“十新十突围”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民生改善和社会各项事业。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2亿元,同比增长30%。 【详细】
江南区:清洁生产推动生态产业
南宁市江南区扎实推进生态经济发展,打造清洁高效生产模式,“清洁乡村”活动成效凸显。 【详细】
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 【详细】
[马山县]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马山县依托全国生态示范区品牌,结合“清洁田园”活动,狠抓“源、污、水、绿”四字关,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