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 来源:贵港日报 作者:蔡恒敏 向宇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记者从覃塘区有关部门获悉,该区积极利用民间投资恢复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至目前已经种植植被16000多亩,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悉,覃塘区煤炭矿区主要分布在覃塘区的山北乡、樟木乡、东龙镇等乡镇,矿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上世纪60年代,该矿区开始开发,当时有国营矿山和民采矿山。上世纪90年代,国营矿山停止开采,均由民众自发开采。由于矿山布局面广,开发方式属于粗放开发,矿区基本处于乱挖滥采的状态。据统计,当时共计开挖了1400多个坑口,因此造成了矿区植被、地表破坏严重,引发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01年以来,覃塘区政府组织精干队伍,对煤炭矿区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取缔非法采矿。2008年,煤炭矿区停止开发后,在没有国家专项资金扶持矿区环境恢复治理的情况下,覃塘区主动出击,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作。该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宣传发动民间投资植树。同时,该区由相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让民间资金进入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充分利用民间投资种植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速丰桉树。经过多年的治理,目前矿区已经种植植被16000多亩。走进原来的矿区,已经看不到开采留下的任何印记,所能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化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