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北流市,针对陶瓷等一批工业企业设备落后所带来的严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做好进与退、减与增、调与转产业转型的文章,实现生态环境质的飞跃: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市);今年1月,捧回“国家园林城市”称号;7月,荣膺“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市”称号;今年1-9月全市财政收入14.49亿元,同比增长21.05%。
“退二进三”,最早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于北流,即指把城区直接烧煤的企业或其他工矿企业,整合提升进入工业园区,实行清洁化生产,腾出城区土地,发展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实现绿色发展。这意味着,一大批重污染、能耗大、效益差的工业企业要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
为抓好产业转型,强壮陶瓷产业,北流成立“退二进三”办公室合力攻坚。为鼓励全市60多家陶瓷企业如期“退”出城区,除出台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外,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支持陶瓷技改和更新;企业每拆掉一根烟囱,财政补助25万元,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损失;全面推动工业园区的提质扩容,年内将完成投资3亿多元,以加快形成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艺术陶瓷、新型陶瓷等产业集聚,夯实打造400亿元陶瓷产业基础。为防止新企业二次污染周边环境,该市要求企业“净身入园”,实现100%的污水处理。目前,全市40多家陶瓷企业已进入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共关停企业19家,其中关停并拆除、搬迁企业15家,完成改制企业5家,共拆除烟囱41根;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9条、产能90万吨,完成减排项目42个,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36%。今年1-9月,全市工业总产值(预计)225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仅陶瓷产业产值超80多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00亿元。
如何让脆弱的生态坚强北流坚持生态立市理念,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了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商业、物流、旅游等产业齐头并“进”步伐。坚持“严格选商选资,严格产业准入”,扶持发展一批生态工业企业尽快“进”城。如加快物流市场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城北区集商贸、会展等为主的经济圈;建成国际陶瓷贸易城、家居建材商贸城;重点培育发展健康食品和电子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形成以陶瓷、水泥、电子、制药等8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广西县级市面积最大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采取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方式,大规模实施市政攻坚工程,全面加快完善城市道路、城市集中供水、供气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公交设施等一批市政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18%和100%。
通过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让绿色丰富城市的内涵成为全民共识,该市共建成各类公园、游园25个,城区建成区绿地率32.79%、绿化覆盖率37.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83平方米。三项绿化指标居广西前列,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靖西新靖镇:绿色水果“醉”游人
10月13日,在靖西县新靖镇常富村“美乡江城”农业观光园,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兴奋地采摘着新鲜成熟的百香果。据园主人黄玉华介绍,今年9月底,百香果开始成熟,每天来观光园休闲娱乐、采摘鲜果的游客都在200人次以上,每天出产1000多公斤的百香果全部被游客和商家买走,供 【详细】
龙头山金矿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10月10日,记者随贵港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调研组来到龙头山,放眼望去,只见覆盖了大半个山的树木郁郁葱葱,山上一片绿色的景观。这是市金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的成果。 【详细】
全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用地走“绿色通道”
10月8日,记者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获悉,日前该厅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国土部门简化项目用地报批材料和程序,为全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内的建设用地开辟“绿色通道”,保障示范区项目用地。同时,经营主体在示范区内自发开展“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自治区给予不超过1 【详细】
宜州市启用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印章”
日前,宜州市召开的重大项目落地审批创新改革暨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印章启用仪式工作会议透露,即日起,凡进入工业园区的投资项目,启用“绿色通道印章”,实行以高效便捷、特事特办、全程监督、跟踪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办理制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