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杨子健 吴海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是一个只有9000多人的小乡镇,与资源县的河口乡、湖南城步的汀坪乡搭界,九山半水半分田。由于到处是山,当地许多群众的用水、出行一直很困难,贫困人口较多。如今,这一切正在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山上的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出行有了水泥路,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说起这种变化,当地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竖起了大拇指。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县里的扶贫、发改、水利、交通、文化、畜牧、旅游等部门一道,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建水柜、修道路、搞种养、盖楼房、抓旅游,把幸福和实惠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江底乡的泥塘村和江底村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十二五”扶贫帮扶点,也是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的扶贫联系点。部领导班子对这里的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每年数次深入村屯调研,与群众商议脱贫致富大计,指导支持扶贫开发项目。仅2013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资250多万元,协调各方资金上千万元,支持龙胜发展建设,帮助联系点新修了5条通组水泥路,修建了一栋综合服务楼、一座环保公厕,为江底小学改建了一个乒乓球活动场,还协同水利部门开工修建江底防洪堤工程,大力扶持特色种养项目。

  改善基础设施,水入户路进屯——

  “现在可以用热水器洗澡了”

  江底乡泥塘村陡洞屯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山上。1月7日下午,记者在江底乡党委书记杨伟华的陪同下,乘车穿行在简易的盘山公路上。

  行至半山腰,一座水泥筑造的新水柜映入眼帘。泥塘村第一书记韦福元告诉记者:“水柜容量50立方米,可供应两三百人的用水。”老韦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动申请来村里扶贫的第一书记,今年59岁了。在各方支持下,老韦去年争取资金126万元,带领村民在山上建成了8个水柜,为10个屯1200多人解决了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有了水柜,我们都用上了自来水,现在可以用热水器洗澡了!”陡洞屯村民邓明富喜不自胜。此前,村民只能用自制的竹管从山沟里引水,水流小,不卫生,一到冬天上冻,人畜用水便成了大问题。

  提起水柜建设,老韦很兴奋。他告诉记者,界头组的水柜建成时,组长邓桂春高兴地拉着他去家里吃饭,说:“今年过年我们就可以在家门口杀猪了,到时候您一定要过来吃泡汤哦!”原来,村里以前没有自来水,杀猪时用水量大,村民只好把猪抬到很远的山溪中褪毛。如今,杀猪再也不需要那么辛苦了。

  在陡洞屯,和水柜同时配建的还有3个消防栓。为了让记者亲眼看看,村民邓明富麻利地拉开消防水管,打开消防栓。在巨大的水压作用下,水柱猛然喷出数十米远。杨伟华感慨地说:“这是我们山民的安全栓、保命栓啊!江底到处是木房子,每年冬天火灾是第一大隐患。去年5月泥塘村发生一场火灾,由于没有消防设施,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子烧成灰烬。2009年,茅坪屯火灾连烧六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连夜送来10万元救灾款。现在各山屯有了水柜和消防栓,群众防火安全有了靠山,我们感觉也踏实多了。”

  在采访中,记者还见到了江底村的第一书记周刚韧。他也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派来的驻村干部,再过两三个月就要退休了。周刚韧告诉记者,去年江底村在各方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硬化了3条通组路,修建了一栋综合服务楼和一座环保公共厕所,另有一条6公里的公路和一段一公里长的防洪堤正在兴建。

  抓好特色种养,产业扶贫渐入佳境——

  努力打造“千亩朝天椒之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的扶持下,江底乡把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增收作为一件大事,注重产业扶贫,以示范户带动周边群众,形成连片效应,出现了全乡群众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眼下,虽然桂林市的辣椒收购已接近收尾,但记者在江底乡一个辣椒收购点发现,当地辣椒收购行情仍然很火。收购价虽然从最高时的16.4元/公斤滑落到10元/公斤左右,但比去年最高时7.6元/公斤仍然高出不少。

  良好的市场行情让椒农们笑开了颜。

  江底村接龙组村民曾桂玉去年种了2000多株(每亩约1000株)朝天椒,产量约1000公斤,估计纯收入能达到1万元,比去年多挣5000多元,这让他对种椒致富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除了自己种辣椒,一些村民还到收购点打工,这也成为他们在种椒致富产业链上的另一笔“额外收入”。韦宗英是该乡围子村牛头二组村民。她告诉记者,去年8月初就在这个收购点打工。每小时7元,晚上10时后加10元加班费,包吃包接送,一天收入80-90元,工资日结。几个月下来,光分拣辣椒这项收入就差不多有1万余元。

  杨伟华告诉记者,为了鼓励村民种植,从2011年开始,乡党委、政府对种植户积极推行“以奖代补”,通过补助化肥、农药等实物等形式,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2013年,全乡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万元扶持资金和县扶贫办的帮扶下,种植朝天椒总面积1116亩,亩产值在6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农民纯收入可达5000多元/亩,已基本实现了“千亩朝天椒之乡”的目标,大大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因地制宜养殖生猪和养殖凤鸡也是当地扶贫开发的重要项目。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畜牧水产局和县扶贫办的共同资助与技术帮助下,目前已重点推出江底村老屋屯杨章勇的养猪示范项目和泥塘村渡江屯、彭祖坪等一批养殖凤鸡示范项目,以带领和帮助周边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畜牧水产局扶持的3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已经到位,更大规模的生猪、凤鸡特种养殖扶贫致富项目已在精心筹划之中。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