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正芳 唐玉榕 黄敏严 梁泽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前左二),桂平市市长潘汉胜(右一)率桂平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项目建设现场调研。覃 均/摄  

  日新月异的市容市貌 杨一帆/摄  

  蓬勃发展的陶瓷产业 杨一帆/摄  

  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生活 杨一帆/摄  

  佛教文化品牌已成为桂平市旅游产业的新亮点 杨一帆/摄 

  广西最大的内河船舶制造基地 杨一帆/摄 

  

  美名远扬的桂平西山茶

  从桂平西山俯瞰全城 

  2013年,桂平市深入推进“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大力实施“重大项目突破”、“城市形象提升”、“旅游产业攻坚”和“城乡一体化推进”4大工程,积极探索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新路子,加快富民强市新跨越步伐,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大工程”犹如4个车轮,带动桂平稳稳当当地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12月26-27日,笔者走访部分项目建设和生产现场,亲身感受到“四轮”驱动给桂平带来的飞跃发展和巨大变化。

  重大项目做支点

  科学发展大提速

  现场:走进桂平市龙门工业集中区广西新权业陶瓷有限公司车间,便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传送带缓缓移动,送来一块块刚刚“出炉”尚有余温的产品,叉车将它们运到成品车间,陆续被前来购买的客商搬上车,运到区内外各地市场。

  这个车间的第三、第四条生产线2013年10月投产,每条生产线年产量3000多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4.5亿元。据悉,公司投资20亿元要建25条生产线,分4期、5年建设,一期的2条生产线于2011年9月投产。

  公司相关负责人袁先生说,陶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员工超过2000人,“他们的平均月工资3000多元,普通工人最低工资2800元,技术工人可以领到七八千元。与佛山同行基本持平,甚至略高一点。”如果一个农村家庭夫妻双方都在陶瓷厂打工,那么家庭月收入就有五六千元,还能做到顾家、种田两不误。这不但吸引了本地人前来上班,还把部分原先在广东打工的村民“诱”了回来。

  成绩:桂平良好的自然、生产、区域、物流、市场和人文等优势,吸引外地客商纷纷前来投资,陶瓷业仅是众多外地客商前来投资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桂平项目建设的数量多、投资大,涵盖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民生工程、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等多个领域。仅今年筛选出重点项目就有179个,总投资680多亿元,年度投资60多亿元。

  众多项目都在按原定的进度推进。列入贵港市层面统筹推进的68个项目已有23个项目竣工、投产、使用,其中产业项目5个、城建项目10个、农业项目3个、民生项目5个。

  建设项目的重磅推进,使得桂平的经济加速发展。在2012年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200亿元大关的基础上,预计全市2013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财政收入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

  城市形象提升快

  老城焕发新光彩

  现场:南梧二级公路桂平城区西山路入口处,耸立在巨石上的“天下奇城”特别引人注目。近日新设立的3尊佛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则更让人感受到“千年佛都”的独特魅力。

  这是“西大门”石头艺术长廊的雏形。作为桂平重要的城市景观工程,“西大门”除了绿化、亮化外,还“长”了不少看起来巨大圆润的石头。这些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它们是硬度仅次于钻石的花岗岩。据桂平市政局党组书记甘记凤介绍,修建西山路时挖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宝贝”,后来被专家认定为花岗岩,花岗岩经久耐用,是理想的建筑材料。西山路建成后,当地政府让这些“宝贝”复位,重新“种”在绿化带上面,这条4.8公里长的大道,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如今,已有3尊造型逼真的佛像就位,其中1尊笑逐颜开的大佛,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桂平城区的东南面,另一个“大门”即将打开——迎宾大道的建设如火如荼,10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的忙碌当中。它将新建的高铁火车站和城区连接起来,以后凡是乘坐高铁前来桂平的客人,将通过此大道进入市区。桂平市住建委廖亮介绍,目前主车道路基已铺完两层沥青;绿化带正在施工,过几天就要种上植被和树木了;两边的辅道正在铺设水泥稳定层;路灯基础也在进行之中……

  站在西山半山腰处新建的观音岩平台上远眺,黔江、郁江、浔江犹如3条泛着金光的彩带,缠绕着桂平市区。而在城区中拔地而起的一幢幢高楼,犹如雨后破土而出的春笋。这座在几年前连一幢12层高的楼房都没有的新兴城市,如今崭新的高楼已经耸立在城区各地段,使得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郡焕发出新的光彩。

  成绩:桂平,古称浔州,自南梁至清末,桂平城区一直是浔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1994年5月撤县设市。桂平过境河流干流有黔江、郁江、浔江。

  “城市变大了,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这是不少桂平人对近年来城市形象提升最普遍的感受。据了解,自桂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获得自治区政府批复实施后,旧城改造取得新成效,新区开发取得新突破。2011-2013年间,桂平投资8.2亿元对市区14条道路进行改造、扩建,如今已有10条路竣工,4条路正在施工。

  同时,桂平市投入3000万元完善城区供水、供电以及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市财政筹集3000万元用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目前已投入2200多万元,加大城乡环境硬件和软件建设力度,城乡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另外,桂平市还大力打造建设功能完善的商住小区,实施高楼建设工程,规划建设高容积率、高层率、高绿化率、低密度(三高一低)的住宅及商住一体小区,致力提高城市建设品位。2010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达30多亿元,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约144万平方米,有效地提高了城市居住环境和城市品位。

  景区重在打基础

  西江明珠更迷人

  现场:以后从贵港沿西山路进入桂平城区,首先出现在眼里的将是西山风景名胜区的“窗口”——如今西山新大门正在建设当中:560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已进入外墙装修阶段;大门形象主题区的盛世莲花广场地面已硬化;可容纳5000多辆车的两层停车场场地已平整;上山道路(只跑电瓶车)也已建成……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副主任杨经周说,下一步是亮化、绿化、美化以及供水供电。

  除了花1.9亿多元修建新门区,西山风景名胜区还对其他景点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修缮。景区内新建的西山接待中心正准备拆架;淡蓝色的缆车车厢是花了120万元刚刚更新的,坐上它一路直达山腰,旁边就是新扩建的观音岩景观。

  观音岩的建筑风格仿清代建筑,琉璃瓦、斗拱、圆柱、青砖、彩绘等,红绿相间的颜色,在青山绿树之间鲜艳夺目。原来它只有30多平方米,清代时依岩而设,几经兴衰。近年来,桂平市多途径筹措资金,投资2800万元,将原建筑扩建成现在的2000多平方米。观音阁中间供奉一尊高12米(广西最大)观音菩萨像已安置完毕。杨经周说,整个项目将在春节前完工,扩建后的观音岩将大大拓展游客、香客的活动空间,为桂平旅游景区增添一个新亮点。

  成绩:桂平拥有西山、大藤峡、罗丛岩、白石洞天、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等丰富独特的生态自然景观、地貌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是广西首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华南地区首个以“佛教文化”为主导的旅游城市。

  2013年桂平在旅游方面重在打基础,启动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建设,对景区、星级酒店建设和旅行社等进行扶持;龙潭国家森林公园漂流项目开通营业;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的总规、控规和博物馆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已完成,博物馆征地工作正在实施;投资18亿元的西山泉国际养生旅游项目落实土地300多亩……

  桂平西山新门区建设项目包括大门1座、金水桥3座,九龙戏水喷泉、牌坊、龙姑立像各1座,管理楼、游客中心、景区派出所、盛世莲花广场、景观柱6座及旅游度假区、西山风情街区等。该项目为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期为5年,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景区旅游环境,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桂平市旅游整体现象。

  2013年桂平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旅游胜地更加令人流连忘返。预计全年接待旅游人数409万人次,增长23.7%;实现旅游总收入30.86亿元,增长26.42%。

  推进城乡一体化

  农村不比城里差

  现场:还没走近石咀镇小汶村,远远就看到了一排排大棚,场主姚先生把电闸一合,延伸到大棚各处的喷头便纷纷打开,源源不断向外输送水和肥。走进大棚,40多张约60公分高的网床上,石斛的幼苗刚刚长出,下面是细碎的松树皮。姚先生说,这些刚种下才1个多月的石斛,在1年半之后就会显现出其强劲的经济收益,可连续采摘8年。鲜品目前市价每公斤1200元左右,每平方米可产0.75-1公斤,共种植7000平方米,按最低产量0.75公斤算,一季的收入可达600万元以上。

  桂平市农业局副局长刘桓铭介绍,为了带动农民增收,农业部门绞尽脑汁,最后瞄准了石斛。石斛在当地著名旅游景区“白石洞天”生长较多,已申请国家地理标志,目前正在公示阶段,其经济价值特别高。定下目标之后,立即请来专家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并组织群众到已有一定种植规模的罗秀镇侣仕村,西山镇的前进村、永培村考察,群众看到了种植石斛的前景,积极性相当高。

  “目前全市已种植26万多平方米,遍及10个乡镇。由于其太名贵,种植面积不以亩而以平方米计。姚先生的大棚既是示范基地也是培训现场,更是‘龙头’,它会带着农民一起快速致富。场里有工人30多名,都是附近农民,他们懂得栽培技术之后,将如星星之火带动更多农民种植。现在就有不少农民在自家的阳台试种。”刘桓铭说。

  成绩:桂平拥有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北回归线横贯市境中部,是广西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黄沙鲨养殖基地和腐竹出口基地。

  但桂平人不满足于此,他们把眼睛盯上了经济价值更高的种养业,最突出的就是狠抓石斛产业、黄沙鲨养殖业的发展。石斛是近年来桂平新兴农业特色产业,随着铁皮石斛价格节节升高,各地农民掀起了种植热潮。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400多户专业户从事铁皮石斛仿生种植,种植面积达400多亩,产值已达3000万元。

  坚持推进城乡风貌改造。2010年以来,桂平市完成了石咀镇小汶村、寻旺乡东塔村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打造自治区特色旅游名村——西山镇前进村特色旅游名村建设,完成村庄风貌改造、基础设施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完成石龙镇、蒙圩镇、西山镇14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屯2038(户)房屋外立面改造;完成石龙镇福平村招盆屯、蒙圩镇林村村新梁屯两个村庄综合整治。通过城乡风貌改造,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了村容镇貌,提高了城乡居住环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