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来源:右江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群众采收成熟的蔬菜。

 

  

  凤梧镇撤乡建镇揭牌仪式。

 

  

  长势喜人的火龙果

 

  

  海城乡特色农业基地

 

  

  2013年霸王花品改现场会。

 

  

  正在进行河道整治的黎明河。

 

  

  马头镇同仁村观光采摘园

 

  

  坡造镇荷花基地喜迎八方游客。

 

  

  四塘镇葡萄园。

 

  

  太平镇万亩蔬菜基地

 

  

  同老乡表彰“美丽”村屯。

 

  

  那劳林下养鸡示范基地。

 

 

  榜圩镇:发展“万元田”促农增收

  永旺村、隆足村特色蔬菜种植示范点是榜圩镇今冬明春农业综合开发、促农增收的示范点之一。两个示范点种植面积共1020亩,主要种植泡椒、杭椒、西葫芦、荷兰豆等,其中泡椒、杭椒430亩,西葫芦100亩。泡椒、杭椒种植属短期农业项目,生长期约4个多月。每亩投资约2000元,亩产量8000斤以上,上市价格每斤2元左右,亩产值1.6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示范点土地租金每年800元,仅此季劳务收入就达每亩1000元,对拉动项目所在地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榜圩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扶持科技种养规模化、鼓励发家致富产业化、打造榜圩农业精品化”发展思路,着力推进“扶贫攻坚党旗红”活动,通过发展种植名特优特色水果蔬菜“万元田”,带动周边群众转变传统种养观念,培育先进种养技术理念,从而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到“一乡一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来,为真正落实促农增收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榜圩镇 供稿)

  凤梧镇:以撤乡建镇为契机促发展

  2013年8月,经自治区批准,凤梧由乡建制变更为镇建制,掀开了凤梧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农业调整促发展。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凤梧镇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甘蔗、桑蚕、天冬、鸡骨草、特色养殖等产业,推进高效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镇甘蔗种植面积9000亩、桑蚕3776亩、火龙果500多亩,发展林下养鸡50户,年出栏70万羽以上。大力扶持发展北大山羊养殖,目前存栏1万头以上,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养牛2250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民生促和谐。凤梧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下足力气抓好“惠民工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面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2013年,投入571.8万元,硬化修建道路25.15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投入“一事一议”项目资金273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硬化村屯级道路14公里,解决5672人的行路难问题;新建水柜28座,解决1870人的饮水难问题;改造农村危房190户。发展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古理小学,凤梧、堆圩两所中心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扎实落实各项计生惠农政策,2013年共有146对夫妇免费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诚信计生户代缴新农合资金11.088万元,发放诚信计生小额贷款25.565万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建设,健全镇村两级信访调处网络,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移”的社会稳定网格化工作格局。

  城镇化建设显成效。占地31亩的塘湾新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美丽凤梧·清洁乡村”活动带来农村面貌大变样。自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已开展集体清洁活动6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约1万份,悬挂横幅100余条,制作宣传板报100张。建垃圾池85个,镇垃圾中转站在建中。

  (凤梧镇 供稿)

  果化镇:打造大石山的“火红产业”

  今年以来,果化镇党委、政府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以打造“十里火龙长廊”为中心,在大石山区大力发展火龙果种植。

  一是通过政策引导和政策扶持,强化责任落实,实行干部联系种植户制度和“三包”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该镇结合平果市出台火龙果种植的优惠政策,立足实际,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策扶持,干部联系种植户制度,对火龙果种植实行“三包”服务(包种得下,包种得活,包出效益)。

  二是利用火龙果初期生长的特点,在果园大力发展套种技术。充分利用火龙果枝条占地面积少,地面空余空间较大的种植特点,套种花生、黄豆等矮秆经济作物,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今年共套种花生、黄豆680亩。

  三是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通过龙何火龙果基地的示范作用,发展壮大火龙果产业,在石山缝里种植火龙果531.7亩,实现规模化种植。利用火龙果收果期长,具有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的潜力,继续发动群众在果化至天等县交界的石山缝里种植火龙果,进一步打造“十里火龙果长廊”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带,实现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广大果农销售的后顾之忧。今年,果化镇引进广西金国正火龙果产业有限公司到永定村发展火龙果种植,项目预计投资1500万元,计划种植火龙果1500亩,计划于2014年4月底前完成种植。该基地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种植的火龙果年亩产量可以达到6000斤,年亩产值达2.4万元,预计年总产值可达3600万元。该公司还将利用其成熟的销售网络,把火龙果鲜果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公司还计划建立1个冷藏库和1个水果包装厂,实行产品深加工,进一步延长火龙果产业链,实现高效增产的目标。

  2013年,果化镇火龙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镇新种火龙果1088.6亩,总面积近4000亩,覆盖大石山区的5个贫困村,涉及1500户贫困户。火龙果种植已成了该镇大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果化镇 供稿)

  海城乡:“三驾马车”拉动农民致富奔小康

  海城乡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特色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养殖业。2013年全乡新种甘蔗705.4亩、桑园600.9亩、火龙果166亩、天冬和佛手520亩、芭蕉芋150亩、郁金香120亩、霸王花50亩,落实田七种植面积185亩。目前全乡农业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亩均收入突破3000元,户均增收2000余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此外,规模畜禽养殖得到进一步发展,全乡规模生猪养殖户4户,存栏1182头;养鸡户35户,存栏10万羽;养牛户1户,存栏54头。截至目前,全乡牛存栏3300头,羊存栏3600只,猪存栏27000头,鸡存栏16万羽,实现畜牧业产值1.12亿元。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牢农民增收基础。2013年全乡投入约272万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硬化屯内道路28条,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4个、小型水利设施3个、自来水设施2个;投入约300万元建成农田三面光水利渠道15000米,涉及灌溉面积2000亩;投入195万元建设人畜饮水工程13处,解决3250人的人畜饮水难问题;投入400万元建设通村公路、通屯沙石路6条,解决7000多人的出行难问题;投入45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0户,惠及群众1130人;投入520万元建设农事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投入220万元建设那海异地安置点,目前已全面建成,安置户数50户,惠及群众214人;投入9万元兴建沼气池15座312立方米,惠及人口180人。

  多渠道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门路。劳务输出是海城乡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2013年共输出劳动力5764人,劳务收入达1.54亿元。一是强化信息服务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二是通过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和服务业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小城镇实现就业。

  □韦清梅

  旧城镇:从此野花不白开

  旧城镇霸王花面积有12000多亩,主要分布在同利、康马、发达、那达等村。为了改变霸王花仅作为蔬菜食用、经济效益低的现状,旧城镇对霸王花实施品种改造“三部曲”,即嫁接、授粉、新种。

  今年3月至5月,该镇采用火龙果枝条嫁接霸王花的方式对霸王花品种进行低产改造,改造面积达2200亩。这批经低改的霸王花明年即可开花结果,预计亩产值达1.2万元左右;同时,该镇尝试选取500亩霸王花进行4批人工授粉,授粉试验区每亩每批产值达1800元。根据市科技局、农业局,县农业局、科技局、统计局等有关专家对“霸王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田间测产验收的结果表明,授粉结果率为91.2%,折亩产为600斤。按照1年6批计算,1年每亩地可收3600斤,产值超万元,比霸王花的产值翻了10多番。为解决霸王花粉源的问题,旧城镇还配套种植500亩火龙果。目前,火龙果长势良好,明年即可用于霸王花授粉。

  该镇通过“四个到位”全力推进品改工作。一是认识到位。将品改作为促农增收、为民办实事的有力抓手,在干群中形成共识,镇干部、村干、人大代表作表率,带领群众积极投入到品改工作中。二是宣传到位。该镇精心组织工作队进村召开群众大会,进屯入户与群众面对面宣传,向群众发放霸王花低产改造知识小册子。三是技术到位。多次配合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将技术传授给农户,同时,组织农户5批共400人次到外地参观学习。四是服务到位。帮助农户联系技术员,解决他们在低产改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同时,主动联系火龙果基地,解决农户缺少粉源的问题,积极联系老板到田间地头进行收购,帮助农户解决销路问题。

  如今,通过霸王花品种改造后,原来一堆堆石头上攀爬着的野生霸王花变成了“富农果”,就如平果市委副书记汤梓军说的,以前一堆石头上开了二三十朵花,只卖十块钱;现在一堆石头上结了二三十个果,能卖一百块钱,石堆变成“金堆”,霸王花变成“富农果”。

  (旧城镇 供稿)

  黎明乡:改善民生促和谐

  近日,黎明乡境内的黎明河变了模样:河岸宽了,河床深了,河道得到加固,河岸两边还留出两米宽的人行道和绿化带。黎明河被称为黎明乡的“母亲河”,这条河过去可没有现在这么美丽,据街上的居民介绍,过去一到下雨天,由于排洪阻塞,河水极易漫上岸,乡政府、街上居民住房都被水淹。今年下半年,黎明乡筹措300万元对该河进行全面整治,扩宽河面、加固河岸、清除河床淤泥、美化亮化河岸,目前,河道已整治1100多米,原来的烂滩河已变成了一条美丽的河道。

  2013年,黎明乡党委、政府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改善民生,全乡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投资310万元对124户危房进行改造,受益群众650人;投资708万元硬化村、屯级水泥路21.86公里,受益群众2090人。目前,全乡7个村69个自然屯,有61个屯通水泥路、柏油路,占全乡自然屯总数的88%。

  进一步加大惠农资金投入,民生保障落实到位。全乡共投入库区移民扶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资直补等惠农资金达600多万元,受益农户3266户,占总农户数的80%以上。为留守儿童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18万元,惠及358名学生。该乡新农合参合12929人,参合率98%,全乡共有3724人次获就医补偿,补偿金额230万元。全乡符合参加新农保的4921人全部参保,年内有1984人得领养老保险金,共领取143万元,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该乡还结合开展“美丽黎明·清洁乡村” 活动,投资110万元对全乡卫生,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美化,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改观。全乡69个自然屯中有36个分别被县、乡评为“美丽自然屯”。

  该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挖掘潜力,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以达到促农增收的目的。一是在巩固马蹄生产的同时,着力挖掘该乡优势特色农业——芭蕉芋的生产种植。目前已连片种植芭蕉芋1000亩,产值达450万元。芭蕉芋的种植为该乡特色绿色产品——芭蕉芋粉丝的加工生产提供了原料支撑。二是发展种桑养蚕。该乡种植桑树1230亩,实现产值950万元。此外,该乡还发展甘蔗种植等。仅上述几项特色农业产业,该乡农民就人均增收1260元。同时,鸽子、竹鼠等特色养殖农业合作社也得到发展巩固。 □岑忠胜 麻增松

  马头镇:“五平台”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近年来,马头镇坚持以“安稳一方、服务中心、和谐发展、争创一流”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全面推进“五大平台”建设,强有力地促进该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预计2013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2.51亿元;工业产值12.78亿元;财政收入8780.9万元,同比增收386.81万元,增长4.49%;农民人均纯收入8520元,同比增长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0万元。该镇荣获2012年度百色市科学发展“十佳”乡镇荣誉称号。

  农业产业平台,着力实现富民强镇。该镇依托区位优势,采取土地流转、招商引资、能人带动个体等方式,建设同仁村至金显村鸳鸯滩漂流景区公路沿线观光农业长廊,目前占地1370多亩的同仁水果采摘基地初具规模,金显村鸳鸯滩漂流景区公路沿线“四大”示范片区已完成140多亩的土地平整。驮湾村大棚蔬菜基地一期共56个大棚秋冬蔬菜已陆续上市,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前期筹备;完成东盟·世界睡莲基地230亩的基础设施建设,水面种植睡莲400多个品种;占地800多亩的巴蕉种植基地已全部完成种植任务,并铺设节水滴灌设施。除高产种植园区外,该镇林下养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3年新增“公司+农户”35户,累计发展“公司+农户”达195户,累计出栏350万羽,产值达10500万元。

  长效管理平台,着力改善村容村貌。该镇紧扣实际,大力开展“美丽马头·清洁乡村”活动,形成了一套清洁乡村的长效管理机制。共投入资金114.6万元,建设垃圾池88座,安装垃圾桶95个,硬化屯内道路5000多米,新建篮球场1个、清洁水源240处,清洁田园6469亩,清理陈年垃圾3095吨、清捡田间生产废弃物115吨。通过以评促治、以奖促进,全镇共有14个自然屯荣获县级“美丽自然屯”、3个自然屯荣获县级“巩固自然屯”,67个自然屯荣获镇级“美丽自然屯”。

  服务发展平台,着力提升城建发展水平。该镇围绕县城区建设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征地拆迁工作,进一步推进了炼沙河景观工程、沿江景观工程等一大批带动力强、幅射面广的市政提升工程,完成马平高速公路、云桂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的用地保障和项目施工协调。

  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该镇精心规划,不断加强农村道路、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6个,其中屯级道路17条、小型水利设施2个、公共卫生设施1个、自来水公共设施6个。投入50万元硬化道路2.5公里,配合县交通局完成8.1公里通村道路硬化,配合县水利局完成人饮安全工程6处,配合扶贫办完成屯级公路建设5条2.15公里。

  综治信访维稳平台,着力构建和谐稳定。该镇全面开展信访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把征地拆迁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实施“五挂三包”重大矛盾调处工作机制,落实一案一档一包案领导一工作组一化解方案一包案经费,切实解决影响全镇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案件,今年以来,全镇共受理调解各类信访矛盾纠纷件63起,调解率达100%,成功调解51起,成功率达81%。 □韦启泽 农桂春

  坡造镇:“三农”工作亮点纷呈

  2013年,坡造镇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变化”目标,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优质农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实现增收致富,全镇“三农”工作亮点纷呈,业绩不凡。

  特色种养殖业全面开花。2008年,坡造镇开始大力发展种桑养蚕,起初有3户农户在贤强村龙怀屯种桑养蚕,现发展到近1000户农户加入到种桑养蚕行列,桑树面积6200亩,仅养蚕就为蚕农户均增收4500元,养蚕成为坡造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2013年坡造镇新种桑园2581亩,新增一个696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全镇目前累计有小蚕共育室4个,共育面积1498平方米,基本满足全镇养蚕户的需求。此外,坡造镇还根据市场需求,鼓励农民种植甜椒、果蔗、火龙果等市场热销作物800多亩,特色种养殖业全面开花。

  观光农业方兴未艾。2012年,坡造镇布镜湖3000亩荷花观赏基地迎来第一批客人,拉开了平果市观光农业发展的大幕。2013年,坡造镇除了继续巩固3000亩荷花种植面积,还在提高景区综合能力上下工夫,在布镜湖景区内修建环湖路、亲水码头等基础设施,并在荷花地周边的插花旱地种上了瓜果类30亩,葵花120亩,发展农家乐7家,丰富了旅游内容,提升了旅游档次。今年平果市第二届端午旅游节期间,布镜湖景区共接待区内外游客10万人次,景区旅游收入再创新高。

  2013年,平果市提出建设“马四坡”(马头、四塘、坡造)旅游观光农业长廊的工作思路,从马头镇同仁村长沙屯至坡造镇敬村村布镜湖和从坡造镇都阳村至四塘镇交界一带打造现代旅游观光农业长廊,其中涉及坡造镇的水果种植任务是2600亩。坡造镇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外地老板到本地发展葡萄、柑橘等特色农业,客商有意向种植水果的面积有1600亩,其中葡萄1100亩,柑橘和火龙果面积500亩。目前完成租地381户,完成任务数的61%,预计年底可完成租地及招商引资工作。

  林下养鸡出栏将突破90万羽。坡造镇大力推进林下养鸡工作,2013年,全镇新增“公司+农户”35户,新增发展散养户12户,其中在贤强村、坡造村、都阳村建立了3个养鸡集中区,共发展养鸡户21户,预计到12月底全年累计新增出栏鸡将达到90.3万羽,全镇累计出栏鸡将达到280.6万羽。 □廖美妮

  四塘镇:特色农业“鼓”了农民腰包

  四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013年该镇将农业农村工作做为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工作,确立了以发展葡萄为主的农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四塘镇“万亩优质葡萄基地”。截至目前,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8600多亩,葡萄年总产量达1万多吨,产值8000万元。同时该镇以“万亩优质葡萄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推出葡萄休闲观光旅游,发展农家乐,2013年葡萄成熟期共接待自驾游客超1万人次。

  一是抓水果基地建设,以基地带动群众发展葡萄种植,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今年,该镇在原有上栏、那灯、凤凰葡萄基地的基础上,新规划建设葡萄种植示范基地6个。示范基地通过实施大棚栽培、二次结果、避雨栽培、立架栽培、水肥一体化、间套种植、滴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提高葡萄抗病毒、抗虫害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葡萄的品质。示范基地的建成,一方面群众到示范基地打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并学到种植技术,另一方面也由于规模化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葡萄种植的销路问题,不少群众纷纷拿出土地改种葡萄。

  二是建立休闲观光采摘果园,发展以农业观光、水果采摘为主要形式的农家经济。今年该镇新建成4个观光采摘园,加上2011年以前完成的3个休闲观光果园,全镇观光园已达到7个。同时该镇鼓励群众利用自家条件,改造厨房、庭院,推出原生态的农家特色菜肴,办成有一定接待能力的农家乐饭庄,目前已经建成并接待游客的农家乐有2家,正在建设的农家乐有2家。

  三是引进新品种,促进示范特色基地发展。在巩固原有巨峰葡萄品种的基础上,该镇引进五月红、夏黑、维多利亚、美人指、温克等葡萄品种,建设具有早、中、晚熟品种的观光果园。

  四是加强在技术、资金、发展思路、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该镇结合实际,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开办休闲旅游农业讲座、休闲农业基地建设、从业人员上岗培训等农民素质培训班,听课人数超过800人次;引导群众建立葡萄协会、养鸡协会;巩固原有各类基地,发展新的水果基地,扩大规模,形成集团优势,有组织地引导游客前来观光,原有基地低、小、散的经营格局得到了极大改善。

  □韦 康

  太平镇:特色农业“亮”起来

  近年来,太平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太平镇紧紧围绕“一乡一品”特色农业工作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甘蔗、桑蚕、林下养鸡、百香果、火龙果、蔬菜等高效农业。同时积极招商引资,鼓励本地经济能人和外地老板到太平镇进行特色农业开发,全镇高效农业生产亮点频现,发展态势良好。2012年12月,该镇成功引进广东冠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袍烈村投资1000多万元种植1100多亩火龙果。今年1月,该镇又成功引进了广西万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新圩村江那屯,投资3500万元,建成一个现代休闲农业基地。该基地总面积1200多亩,建有果蔬种植采摘区、观光休闲垂钓区等5个功能区,目前观光基地已初具规模。近日,太平镇又鼓励本地经济能人在布洋村投资开发种植百香果300多亩。

  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好处多多。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把分散田地集中起来统一开发,将过去农户单一种植模式转为规模生产模式,既解决了秋后土地闲置问题,消灭了撂荒地,又为群众增加了一份地租收入。另一方面促进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如今在太平镇,每天都有近100名群众跟老板打工,一天有60~80元的经济收入,村民们不出远门,在家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特色农业产业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给外地老板和本地经济能人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太平镇做好服务工作,解决通水、通电、通路等问题,解除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目前该镇甘蔗已经发展到20000多亩,种桑养蚕已经发展140多户,种植桑叶1500多亩。在原有72户养鸡户的基础上,新增47户,已出栏128万羽。今年秋后入冬利用冬闲田进行蔬菜、水果开发种植8200多亩,现已种植甜椒3500多亩、西葫芦2000多亩、香蕉800多亩、火龙果1000多亩。

  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抱团发展目标,在种养殖方面,太平镇还成立专业合作社,推广“蔬菜水果公司+农户”、“林下养鸡公司+农户”等种养殖模式,专业合作社给太平镇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推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黄宏科 王金旭

  同老乡:用“美丽”促进发展

  今年5月,同老乡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美丽同老·清洁乡村”活动,并将该活动作为增进干群感情、改善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用“美丽”凝聚牢固民心,用“美丽”促进经济发展,以“美丽”推动民生改善。

  美丽,凝聚民心。2013年“七一”、国庆,在平果市的两次“美丽自然屯”评比活动中,同老乡有18个自然屯获得县级“美丽自然屯”、3个获得县级“巩固提升屯”称号,获县级奖励比率位居全县第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乡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美丽同老·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同老乡及时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动员会议开到田间地头,把宣传工作做到每一名群众的心中。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机制,经过考评组打分,分数达到95分以上的屯,每月奖励1头150斤以上的肉猪;每季度开展一次全乡大评比,获得前20名的村屯奖励1头150斤肉猪;分数低于75分的屯,启动约谈制,由乡党政主要领导对挂村领导、工作队、村干、屯干进行约谈,查找出原因,研究下一步工作方法。开展活动以来,全乡各村屯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事业,把干部务实、不怕苦的实干精神带到群众中去,密切了干群关系,凝聚了民心。

  美丽,促进发展。在清洁乡村工作取得实效时,党委和政府的号召力变得更强,同老乡将这种力量及时引导到促农增收工作上,将民心凝聚的力量转变成经济效益。全乡依托本地资源,重点打造李果和红肉蜜柚规模种植,逐步发展高效益田七产业及种桑养蚕业。今年5月份以来,全乡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邀请专家举办林下养鸡、果树种植等各类培训班9期,培训1260人次。根据同老乡2013年今冬明春农业发展方案,全乡已落实常腾屯80亩、板老屯100亩的田七种植示范基地;全乡已经报名种桑养蚕有1785.6亩,同时,落实了500亩牛心李、600亩红肉蜜柚、300亩沙糖桔、500亩西瓜。全乡李果面积达1680亩、红肉蜜柚1164亩、沙糖桔500亩。

  美丽,推动民生改善。为配合开展“美丽同老·清洁乡村”工作,全乡加强对乡村两级领导干部廉政警示教育,各种惠农资金及时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共实施村屯道路、人饮、水利、文化活动场所等各类项目29个,申请资金347万元,全乡9个村共43个自然屯13470人受益。其中,完成村屯内道路水泥硬化13条3.8公里;建成人饮工程11个;建成三面光水利渠道6条11000米;建成石慢、那高等6个自然屯文化活动场所;启动那午村东必屯、那午村那更屯、那录村办楼屯、同老村板老屯共4个震后异地安置点建设;完成2013年危房改造170户任务。 □梁龙晓

  新安镇:突出抓好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再创佳绩

  近年来,新安镇紧扣“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全镇涌现出以林下养鸡、火龙果等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做强特色产业,引领农民发家致富。近年来,新安镇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以农户自主投资经营为主,通过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林下养鸡。一是整合项目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等项目,完善集中区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二是加大养殖技术培训力度。积极与县扶贫、畜牧局等部门配合,通过邀请技术人员实地培训和组织外出参观等方式,提高群众养殖技术水平。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制订相关激励政策,采取补贴的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四是做好协调服务。对资金困难的群众,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养殖示范基地。现已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式林下养鸡发展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双赢的生产购销、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全镇特色产业化发展水平。全镇林下养鸡产业实现了“龙头”舞起来、“龙身”动起来、“龙尾”活起来的多重效益。截至目前,林下养鸡规模户已达285户,其中2013年新发展养殖规模户56户,建成的“公司+基地+农户”53户,全镇出栏林下鸡490万羽,预计全年将出栏林下鸡550万羽,实现产值1.6亿元,纯利润达1580万元。林下养鸡产业已成为新安镇特色的“一乡一业”和主导产业。

  发挥资源优势,壮大特色产业。近年来,该镇依托大石山区的特点,将火龙果种植产业作为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打产业,推动火龙果种植向规模化、精品化发展。在加大规模种植的同时,该镇加强学习培训,组建了由“农技员+挂村工作队+村农技员”组成的火龙果工作队,不定期到各村督查指导管护工作,组织群众到钦州等地参观学习火龙果管护技术。镇火龙果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火龙果的管护知识和销售行情,为火龙果种植户打消了后顾之忧。同时,该镇将各村的火龙果种植和管护过程列入“日通报、月考评、季表彰、年评优”工作范畴。目前,全镇已形成汤那、黄胎、龙兰、那茂等20个集中种植点,火龙果种植面积达3885亩,其中2013年新种植1384亩,霸王花品种改良完成1080亩。今年产果面积1500亩,预计全年产值达1200万元。未来两年,新安镇将继续强化措施狠抓以火龙果种植和霸王花品改为主的特色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镇火龙果收益面积达10000亩,产值达8000万元。同时,该镇将以火龙果种植带为载体,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发展方向,努力打造乡村观光旅游农业新景点,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新安镇 供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