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镇村官黄灵芝(左一)向顾客介绍产品。
新安镇村官黄洪峰(左一)在指导工人切割板材。
凤梧镇村官黄双凤在甘蔗基地里劳作。
榜圩镇村官兰文良正在给番茄苗喷洒液体肥料。
果化镇村官林云正在采摘火龙果。
太平镇村官黄天龙在甘蔗种植基地里查看甘蔗长势。
梦想,因为努力而精彩,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共同铸就。在平果这片热土上,活跃着这样一群大学生村官,他们怀揣梦想、挥洒青春,在“扶贫攻坚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的激励带动下,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或自办企业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每一个人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创业,以实实在在的成绩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让生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绽放异彩。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需要全民奋进、艰苦创业。平果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工程,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之中,让大学生村官们放飞梦想,扬帆起航,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让青春在梦想中不断成长,凝聚了一股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谨以此版向这些奉献在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们致敬。
村官带村官,创业路上携手同行
走进平果市至鑫门业代理店,屋内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烤漆门、钢木门、防盗门……这里就是村官黄灵芝自主创业的示范基地。
黄灵芝是平果市马头镇城北社区村官,通过与其他村官交流,她发现村官的创业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思想的束缚、失败的恐惧和资金的困扰,他们对创业有所顾忌。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关键要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影响一批人,带动一帮人,转变他们的思想。
黄灵芝决定先试一试。2012年5月,黄灵芝抓住门企重招代理商的机遇,筹资10万元取得至鑫门业的经营代理权。由经济能人提供营销培训、售后服务及“先货后款”政策等保障,为项目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并依托经济能人的生产资源、售后服务、营销渠道、品牌优势等有利条件大胆创业,这些基础保障有效地规避了创业风险。
目前,在黄灵芝的店面内,实木烤漆门、钢木门、室内钢质门、防盗门、非标大门等产品一应俱全,月平均销量达到200多樘,销售额15万元,利润达到2万多元。
黄灵芝创业成功了,但她没有止步于自己的创业成功,而是有着更大的梦想,她说:“创业成功使我变成经济能人,我同样可以用‘村官+经济能人’的创业模式带出更多的村官,影响一批人,带动一帮人共同致富。”
在黄灵芝的示范带动下,马头镇的10名村官在做好村内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村官+经济能人”的模式开启了创业大门,有的从事门业代理,有的发展林下养鸡,有的种植葡萄。“要是没有灵芝的帮助,我会像一只无头苍蝇撞得头破血流。灵芝牵线搭桥为我们介绍经济能人,帮我们争取资金扶持,为我们解析优惠政策,她豪不保留地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我们村官创业。”村官黄丽红说道。
黄灵芝一直说自己是幸运的,在创业路上遇到了“高人”,但她也在别人的创业舞台上扮演着“高人”的角色。她用自身的创业实践为其他村官树了榜样,开了好头,铸就了他人创业的人生舞台。
一个村官的致富“门”道
现任平果市新安镇都先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黄洪峰,2002年被选聘到旧城镇庆兰村任主任助理。11年的村官工作,让他与基层群众成了朋友,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基层经验,为他的创业梦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门”是房屋的脸面,“脸面”的质量和观感当然会成为人们的追求,市场嗅觉敏锐的黄洪峰将目光锁定在门业上。不锈钢门窗凭借其环保、耐磨、防腐等优势广受消费者的亲睐,大多数农民朋友的新屋跟着潮流装起了不锈钢门窗。“不锈钢门业如果干得好肯定能在地方有所作为。”黄洪峰心里暗暗想着。心动不如行动,黄洪峰走遍了整个平果市城作了详细的市场调查。
起初,平果市只有一家做不锈钢门业的小企业,百色市也只有三至五家,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都先人在佛山打工全都从事与不锈钢相关的工作,掌握了先进的技术。”黄洪峰琢磨着,都先村很多年轻人长期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假如我创业顺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就能足不出户挣钱,还能照应家庭。综合考虑广西各地的门业代理商有很多都是玩着泥巴一起长大的朋友,销售和技术都有一定的经验,如果自己干就会少走弯路,黄洪峰更加坚定了投资门业的信心。
经过多方筹资,黄洪峰投入150万元创办了万达不锈钢门业有限公司。对于公司人员的招聘,黄洪峰有自己的“小算盘”:“我一直希望尽自己的能力让更多的村民不出家门就能领上工资,不用为了生计而长期在外奔波。”为此,黄洪峰办厂初期就到广东招收了一批掌握不锈钢技术的平果籍工人,黄善英就是其中一个。“以前在广东打工每年才能回来一两次,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少之又少,有时回来孩子都不跟我亲,那时候很是悲伤。”黄善英道出了返乡就业的初衷。“跟着黄哥在平果干了2年,虽说算不上赚大钱,但天天都能和家人在一起,现在在县城还买了房,日子过得挺舒心。”笑容洋溢在黄善英的脸上。
目前,与黄洪峰长期合作的固定客户25个,虽然公司的规模还小,发挥的作用还有限,但展望不锈钢门业的发展前景,未来两年,公司将有能力让250名村民实现就业。各级部门给予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关心和支持,更坚定了黄洪峰勇闯创业之路、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
女支书创业天地宽
竹影婆娑的平治河弯弯流经平果市凤梧镇怀达村,黄双凤轻快地穿梭在村屯小道、田间地头。这位戴着眼镜,文弱清秀丝毫看不出女强人模样的女子却是怀达村的“当家人”。2011年8月,时任怀达村大学生村官的她当选村党总支书后,便马不停蹄地引领群众奔跑在调结构奔小康的路上。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全村群众都富起来,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这是黄双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干部富不富,关键看支书。当过13年村官的黄双凤深知,要致富,就必须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引入高效农业。要让群众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必须有榜样做引领。黄双凤决定从自身做起。2012年1月在精心调研后,黄双凤到怀达村六谷屯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了93亩良田,分别种植80亩甘蔗和13亩中草药天冬,之后她又租了5亩的鱼塘和动员亲戚调出3亩良田全部种植天冬,建立了第一个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第一年,黄双凤的甘蔗、天冬都获得了好收成。她的梦想,已经开花结果。
“黄支书有文化,懂政策,关心群众。有她做参谋,我们都放心大胆地去干。”黄双凤成了村民信赖的好领导。
在她的带动引领下,村民委主任袁继京发挥他的养猪特长大胆扩大养猪规模,目前已养殖生猪35头,能繁殖母猪15头。村民委副主任韦荣政在养有80只山羊的基础上,也拿出10万元修建10间猪栏、羊圈,扩大养殖规模。村民黄华尧等租用闲置山地、荒山800多亩种植甘蔗和火龙果,现已种植甘蔗250亩、火龙果350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此外,黄双凤还动员一直在外做生意的那怀屯梁中进回乡创业,投资100万元注册了“广西平果市凯顺牧业有限公司”,全生态绿色养殖猪、牛、鸡,现在该项目已完成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租地150亩种植牧草,养殖杜东母猪有100头,巴马香猪150头,桂西牛100头。“多亏黄支书做我的思想工作,让我及时了解了党对农村的帮扶政策,才大胆地回乡投资。”见多识广的梁中进,开口就先感谢黄支书。
如今的怀达村,干部个个有项目,村民家家创业忙,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4000多元。“要不是黄支书,我们村现在可能还是外人看不起的‘烂杆杆村’。是她改变了我们村,带领大家干劲十足去奔致富梦呀!”村里人常满怀感激地说。
但她的梦想不仅仅止于此,她的梦还很美很大。下一步她将采取集约型种植的发展路子,采用滴灌并在甘蔗地中试着套种香瓜的模式,“水稻+玉米+地租+劳力”的收入模式,争取让有劳力的群众每人年收入达到上万元,目前该模式在怀达村已全面推广。
这个美丽的女支书,正以矫健的步伐,引领群众行走在追梦路上。
坚韧,不放弃造就了他的梦想
从小到大在农村长大,目睹了农村的贫穷落后,“村里的群众一起过上好日子”的念头在一个硬汉的心里油然而生,愈加浓烈。
这里所说的硬汉是兰文良,风雨兼程,他在村官岗位上干了十余年,系平果市第一批聘任的村官。2011年9月,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他被推选为榜圩村党委书记。既是村党委书记,又是村官,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只有找对了发展项目,让项目带来收益,才不辜负上级和群众的期盼。”兰文良说道。经过对市场的认真考察和了解,他认为本地的气候、土壤、水质均有利于番茄种植,于是他召集本镇志同道合的6名大学生村官,开始了创业。
他们在榜圩镇长安村巴敢屯租了150亩地,每人种植番茄25亩,个人向市创业办申请YBC帮扶基金5万元,2012年9月开始了育苗。经过他们的精心培育和科学管理,2013年2月番茄产量喜人。
然而,市场不景气,长势良好的番茄价格不高,一斤只卖到0.5元,原来答应收购的老板也一走了之。为了减少亏损,兰文良用自己的微型车把番茄拉到各个超市和市场进行售卖。虽然番茄都卖出了,但他和小伙伴们还是亏损2万多元。
虽然第一次种植番茄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气馁。他坚信,既然田阳县能把番茄发展为蔬菜产业,番茄种植肯定是一条能带动群众致富的路子。
“只要不放弃,就能实现梦想,从哪里倒下,就从哪里站起来。”兰文良并没有忘记创业的初衷,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必须率先垂范,为群众做好榜样。2013年下半年,他个人继续种植番茄30亩,目前番茄长势良好,按照现在的长势和市场行情,兰文良这次的番茄有望获得双丰收。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村民们看到了兰文良的番茄致富势头,10余户村民主动与他联系要求加入到番茄的种植队伍中。对此,兰文良毫无保留、手把手地把自己种植番茄的经验传授给他们。为了把番茄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的群众,他雇用本地村民护理番茄,让他们在做农活的过程中学到种植管理技术。为了避免今年的番茄因市场价格波动卖不出好价钱,兰文良预先与番茄加工厂签订合同,如果价格太低就卖给加工厂加工成番茄酱。
历经挫折,兰文良没有放弃内心的追求和目标,创业的梦想依然是如熊熊烈火般在兰文良心中燃烧。梦想不只是给勇于追求的人,更是给永不放弃的人,正因为兰文良不服输的这股劲,他离创业梦更近了一步,离带领群众致富的梦近了一步。
广大农村 大有可为
2012年6月,林云毕业于玉林师范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同年8月,通过全区大学生村官选拔考试选聘到平果市果化镇龙南村。她决心当好村官,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干出一番事业,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林云所任职的龙南村属典型的石山区村,群众的收入普遍较低。任职后,她全身心地融入农村。短短一年多的基层工作实践中,林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多渠道获取火龙果种植信息,与布尧村党支部书记何广才、党员骨干何广存交流,确认了火龙果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当时,恰逢“扶贫攻坚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她下定决心,要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引着群众富。于是,这位80后的年轻女村官决定身先士卒,开始创业之路。
“创业”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资金、技术、场地等现实问题直逼这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村官。她主动向镇班子领导递交创业计划书,得到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镇里出面协调,为林云租到土地20亩。接着,她说服父母投入3万元种植火龙果。林云的努力,得到各方的支持,她的火龙果种植项目享受到全县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火龙果种植每亩获1800元的种植补贴。在县创业办的帮助下,她向YBC提交了一份详细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并顺利通过了评审,成功申请到了YBC创业资金。解决了土地和资金问题,万事俱备,只欠技术这一股东风。为了能全面掌握种植技术及要领,她除了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外,还虚心向火龙果种植的领头人学习,同时,县、镇也经常举办技能培训,充实了她的技能知识,此外YBC 还专门为她配对了一位一对一的导师,来协助她创业。
通过刻苦的学习探讨实践,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林云的种植基地选择了柱式栽培火龙果,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期间,为了节约经费,选址、立杆、育苗等过程她都亲力亲为,大大降低了成本。除草、绑根、剪枝、施肥等一个个环节,一道道难关,林云从容面对。在各方的帮扶下,她顺利完成了火龙果基地的建设,明年可结果,预计亩产量4000斤,亩产值可达12000元。
在林云的引领带动下,目前,全村已种植火龙果900多亩,预计到2014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下一步,她还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并借助自身专业知识,更全面地获取、掌握火龙果种植、管理技术,并将所学在群众中推广,解决农民缺乏技术的难题,以自身学识促农增收, 进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甘蔗王”带富一方百姓
被当地群众称为“甘蔗王”的黄天龙是一名大学生村官,现任平果市太平镇仁庆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这位勤劳朴实的壮家汉子,用勤劳的双手在广阔天地间开辟出自己的一份事业,也带动了一方百姓发家致富。
仁庆村是一个典型的石山区,人多地少,群众种养业单一,经济收入少,要改变农村落后状况,实在困难。通过周密调研和分析,黄天龙认为仁庆村这样的石山区适合种植甘蔗、种桑养蚕、林下养鸡及竹编加工。
调整产业结构谈何容易,于是,黄天龙采取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带头做,做出成绩来,群众自然跟着干。
2010年,黄天龙向当地农村合作银行贷款10万元,在太平镇袍烈村承包200亩荒地来种植甘蔗,通过精心管理,当年甘蔗大获丰收,净赚了12万元。尝到甜头后,2011年黄天龙又继续承包了350亩地来种植甘蔗。2012年在开展“扶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中,黄天龙采取“村官+龙头企业+农户”的种植模式,扩大承包太平村、袍烈村、布洋村650亩旱地种蔗,目前甘蔗种植示范基地面积达1200多亩,预计到年底产值200多万元,纯利润60多万元。2013年春节,黄天龙用10万元买了一部小轿车。村官买轿车,这在太平镇还是一件新鲜事。此事在当地引起轰动,也给群众带来不小的触动,不少人跃跃欲试,向黄天龙学习致富方法。
黄天龙创业成功了,越来越多的群众也大胆进行甘蔗种植。2013年年初,黄天龙的堂兄、内哥、姐夫分别每人承包100多亩地种蔗,雁山村村官梁建生也在该村承包150亩的旱地来种蔗,临林村村官余锋也在该村承包60多亩地种蔗。此前甘蔗“零种植”的仁庆、甘艾、内洪、茶密等大石山村也发展甘蔗种植5000多亩。在太平镇,甘蔗种植达9500亩,甘蔗生产成为该镇的主要支柱产业。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信心,有信心就有动力,有动力梦想就可以实现。如今,黄天龙依靠勤劳的双手在田间地头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在农村大舞台上实现了一名基层村官的价值,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在黄天龙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太平镇14名村官均有自己的创业项目,村官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谱写了新农村发展的美好篇章。
本版统筹:
中共平果市委组织部
中共平果市委宣传部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果县]主动适应新常态 打好“三大攻坚战”
平果县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产业转型,加强民生保障,打好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 【详细】
[平果县]围绕铝产业强力打造特色工业经济
平果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铝产业发展,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通过做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扶持壮大中小企业、抓好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等五项工作,强力打造特色工业经济。 【详细】
[平果县]倾力为民搭建“科技致富桥”
今年以来,平果县以培养农村经济发展生力军、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千方百计搭建“科技致富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详细】
[平果县]特色农业连片种植有补助
4月15日,笔者从平果县有关部门了解到,该县近日制定了《2015年农业生产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规定,对凡在全县范围内连片新种植2亩(含2亩)以上的特色农业,均有500元-3500元左右的补助。 【详细】
[平果县]村村有特色 群众是主体
平果县引导各乡镇根据村屯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开展生态乡村建设,鼓励各村屯实行自我管理、自筹资金、自己动手,突出群众是打造生态乡村的主体,发动群众自主组织施工队伍主导施工建设,有效降低生态乡村建设成本。 【详细】